《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绽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命活力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童店小学 王小艳 发布日期:2020-09-21 14:24:39 |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它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自然、社会、自我。要想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教师需要准备便于操作、易于落实的教学内容,解决生活和发展需要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得到有效提升。 一、生活为源,着力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2017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核心着眼于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研究性学习、服务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认知、合作、创新等能力。为此,我们可以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抓“综合”,借“活动”,从生活中寻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形成强烈的学习欲望。 我校为农村小学,自2016年起,针对学生在自然、社会、生活方面的认识局限性和动手能力不足等问题,从学生每天要吃的蔬菜种植入手,在校门口开垦了12块土地,开辟成种植实践基地,起名“百菜园”,把课堂教学和劳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种植的过程和乐趣,在实践中增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探究为要,科学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 江苏省编有教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手册》,它是教师组织活动时的参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通使用。例如“我是环保宣传员”这一主题,城市学生可能会讨论垃圾分类实施,而农村学生更熟悉的是秸秆焚烧。教师在活动主题开发、活动内容选择时,应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如“带着问题去春(秋)游”,我校四年级学生的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生们了解到黄豆的历史悠久,长达4700年,甚至推动了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也明白了黄豆的营养价值极高,有“植物肉”“绿色牛乳”的美称,能降血脂、降血糖、健脑、防癌,还能提升免疫力、美白肌肤。(以手抄报、绘画等形式表现)第二阶段提出想要研究的多个问题——黄豆的生长习性、生产地区分布、生长与气候的关系、市场销售情况、食用方法以及其他用途,例如如何发豆芽、转基因黄豆的鉴别等,在分组探究之后展示多种多样的研究成果。
如果一味给课程做加法,此课程势必会造成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负担。我校为全国STEM项目种子学校、江苏省陶研实验学校、南通市情境教育实验学校,如果把这些研究项目都分给教师们,他们会无所适从。整体思考讨论之后,我们确定了12个月的主题——感恩、爱国、勤奋、自信、自省、规则、公益、自然、勤劳、活力、自律、实践。安排班级文化布置、升旗仪式、读书分享、班队活动、班级对抗赛等,对应开发系列化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在希望的田野上(春)、我是创业小达人(夏)、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秋)、我是生活小能手(冬),社会与自然两两呼应。例如冬季“购物”课程,学生们在语文课上认识商品标价签、外包装,学习如何介绍、如何询问、如何商量、如何建议,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学习如何砍价;品德课上,学习科学设计购物路线、如何选商品、如何辨别真假货;信息课上,逛淘宝、逛当当、看销量、看信誉、看评价、模拟购物……这样多学科联动,让低年级“认识商品”、中年级“选择商品”、高年级“辨别商品”,真真切切感受到“购物是门学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提升儿童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此项课程的管理,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依托社区资源,拓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同时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用主题架构、活动体验、学科联动等方式,绽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命光彩。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