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E教河南•校长风采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93期 总第5916期 2020年09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3期  下一期
张继涛:三尺讲台书豪情,立德树人勇担当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楠 郜小军 发布日期:2020-09-07 14:03:19

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草根校长,从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做起,从教28年来始终坚持在一线教学。长期超负荷的工作量和丰富的教学阅历,使他对学校工作了如指掌,对教师工作的酸甜苦辣感同身受,对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自如。他就是焦作市中站区众成教育集团总校长张继涛。

张继涛自2001年走上校长岗位起,先后担任焦作市中站区朱村乡造店回民学校校长、中站区新生小学校长、中站实验小学校长,现任中站区众成教育集团总校长、中站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中站实验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
 

1992年,张继涛从焦作师范毕业后,毅然回到北朱村一所初中任教物理。他深知“吃水不忘挖井人”,立志为家乡的教育贡献一己之力,要用自己的所学所知让更多学生走出去。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初登讲台的他,接手的班级物理成绩差,班风不正,学生经常出现纠纷。他没有气馁,利用年龄上的优势,和他们积极交流,打成一片。一学期下来,学生从最初的不服到完全信服,班风越来越好,物理成绩也有了很大提升。一学期后张继涛改教数学,1998年因工作需要再次改教物理。接班后,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赶上城区学校。教学中,他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把物理现象融入生活实际中,走出教室理解参照物,安装电器理解电路图……就这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被引燃。期末考试,学生成绩有了显著提升,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
 

1999年,在焦作市初中物理竞赛获奖的前五十名学生中,他执教的班级有4名学生入围,这是他从教几年来最引以为傲的事,他手机里至今还保留了这张成绩单。


办实事:勤奋苦干 无私奉献


2005年8月,张继涛被调往中站区新生小学任校长。


新生小学地处城中村。初到学校,映入张继涛眼帘的是锈迹斑斑的三角铁做成的大门,没有一块平整水泥地,还有40多间透风漏雨的瓦房……张继涛没有退缩,他选择迎难而上。
 

为硬化校园地面,他带领教师自己动手拣拾废砖,把废砖一块块铺在地面上。回忆起那时的场景,张继涛记忆犹新:“每天除了上课、改作业,我们都蹲在地上铺砖,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为解决教学用房不足的问题,他想方设法从学校的学杂费里省下八万多元,盖起了一座三百多平方米的办公楼。打地基时,差了十几立方石头,他和三位教师在旧瓦屋地基的废墟里刨出石头,用小推车将石头运到小楼地基前。教室窗户需要防护钢筋,他们多方奔走,买来质优价廉的钢筋,自己动手截断、安装。为节省二十元运费,他和一位教师骑着摩托车从市区旧货市场硬生生背回了一扇木门。两年过去,新生小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黄土地面全部硬化,学校大门焕然一新,运动场地规范整洁。在此期间,张继涛每天都到校加班,但却没领过一分钱加班补助。“当我看到新生小学的办公楼、教学楼拔地而起时,身上的累、心中的苦都值得了。”张继涛笑着说。
 

2012年,张继涛出任中站区实验小学校长。他刚到任时,学校没有餐厅,厕所异味大,教师办公室没空调,下雨天教学楼漏雨。张继涛和学校领导班子一起想办法,开办了能提供廉价可口饭菜的师生餐厅。张继涛还向全校教师承诺:“只要有一位教师的办公室没装上空调,我的办公室空调就会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张校长说到做到。每到中午,走进实验小学,就会闻到一阵阵饭菜的香味,师生餐厅切实解决了路远教师和学生的就餐问题;教学楼厕所干净整洁,再没有异味的困扰;2014年所有办公室都安装上了空调,改善了教师办公条件。
 

多年来,张继涛谨记“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这句话。对待教师,他以心换心,坦诚相待。自1999年以来,他把荣誉让给学校最实干的教师。2001年,他把本该自己晋升中级职称的名额让给一名老教师;他还多次把上级部门奖励给他的奖金(累计三万余元)分给教师们。无论在哪个单位,遇到教师有困难,他总是全力以赴帮助解决,使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他常说:“工作都是大家干出来的,我不这么做,怎么对得起大家?”正因如此,他任职的学校形成了团结向上、拼搏进取的良好风气,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家长们的信赖。


提建议:统一思想 立德树人
 

2012年8月,开学伊始,张继涛主持召开实验小学全体教职工大会,鼓励大家多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提意见和建议。会后多天过去,意见箱里空空如也。怎么打破僵局?张继涛决定在学校推行“公开信替代周例会”的工作方式,每个学期到不同阶段,张继涛会写一封公开信,内容包括学校前一段的成绩以及出现的问题等。教师收到公开信后,会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回信。


张继涛给全体教职工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介绍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对学校工作的看法,并再次恳请大家给学校提意见或建议。这一次,张继涛收集了七十多条意见或建议。他分类整理,从教学、德育、总务以及其他工作四个方面,对学校各项工作总结和梳理,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逐条解决落实,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释原因。
 

张继涛说:“想让学校的教师队伍团结有朝气,校长就要以心换心、以诚相待。”他拿出厚厚一沓材料给我们看。这些材料被装订成十多本册子,每本封面都是一封他写给教师的公开信,底下是教师们的回信。此后,每隔一段时间,张继涛就会给教师写一封公开信,让教师们如实回复。2013年至今,张继涛一直采用“公开信代替周例会”的工作方式,拉近了与教职工的关系,节省了教职工的时间,还调动了教师们的主人翁意识。
 

通过这样的交流,学校中的好人好事能及时被发现,不良现象会被及时曝光,亟待解决的问题能第一时间准确反馈上来,为学校的良性运转扫除了障碍。


“校长您好,我觉得每年的期末复习应该更有条理,我总结了几个建议,希望大家共同探讨……”“我发现地下车库的照明有问题,地下室灯具的时控开关与冬季下午放学时间不符,请及时调整。”大到学校重大事项的商讨决策,小到车辆如何摆放,大家都会在信中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学校的管理者会虚心接受建议,及时解决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2017年8月,众成教育集团成立后,张继涛在十五中和北朱村学校继续沿用这种方法,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做榜样: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


当校长18年来,张继涛教了13年的六年级数学,接的班常常是同年级中成绩最差的班。每次接班后,他总是尽快了解学生的情况,分析原因,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就及时表扬,让其当组长甚至是数学课代表,力求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辛勤付出最终换来硕果累累,张继涛所教的毕业班数学成绩名列全乡前茅。


在教学中,张继涛一改“成绩就是一切”的惯例,把“以人为本,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奠基”作为新的办学理念。在他的倡导支持下,实验小学创办了校刊《繁星》,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美好。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特长,学校倾力打造“众彩”课程体系。“众课程”(国家课程)夯实学生核心素养,“彩课程”(校本课程)为学生搭建出彩的舞台。目前,学校已开设46门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自主性发展。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校本课程不断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挖掘了教师自身潜能,为学生成长、学校发展提供了条件,成为学校实现办学思想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焦作市第十五中学教学质量下滑,社会声誉下降,优质生源严重不足,中站实验小学大班额现象严重,亟须扩班,但校舍受限。北朱村学校当地生源大量流入城区,学生逐年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2017年8月,由焦作市中站区实验小学、焦作市第十五中学、焦作市北朱村中心学校组建的众成教育集团应运而生。


两年多来,众成教育集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北朱村学校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家长的信任,2018年一年级招生89人,比2017年增加了37人,创造了中站区近几年农村学校招生人数不减反增的首例。焦作市第十五中学2018年考取焦作一中统招生18名,较2017年的10名增长80%,一中统招上线率居中站区公办初中第一名。2018年以来,焦作市第十五中学分获河南省青年志愿者服务大赛项目金奖(河南省20个,焦作市唯一)、焦作市市长奖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和河南省第三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焦作市唯一)三项大奖。焦作市中站区实验小学连续多年荣获中站区小学教育质量奖一等奖;2017年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计划15周年五彩足球荣誉单位”;2018年参加市长杯足球赛,女子甲组获第二名,男子甲组获第五名,男子乙组获第二名;2019年7月代表焦作市参加河南省朗诵比赛,获得省一等奖;2019年6月15—16日,荣获河南省三步球比赛男、女亚军。学校先后被授予省级家长示范学校、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师德师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这天上午11时30分,在十五中大门口,我们看到了张继涛,他开始护送学生放学。送队过程中,他亲切地和学生们打招呼,还单独叫出一名男生到旁边聊了一会儿。一打听才知道,这名学生的妈妈发现孩子产生了叛逆心理,委托张校长多关照一下自己的儿子。


三尺讲台书豪情,立德树人勇担当。多年来,张继涛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获得中站区教育质量突出贡献奖,先后三次获得区优秀校长、区劳动模范、区功勋校长以及焦作市五一劳动奖章、焦作市首批名校长培养对象、焦作市劳动模范、焦作市优秀党员、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