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松原市乾安县安字镇中心校 辛立锋 发布日期:2020-09-07 13:51:40 |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好网络信息技术,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究的。本文从网络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入手,提出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一些问题,简单地阐述了网络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一、信息技术的优势 1.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教学情境,能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创设并导入学习情境,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由静态变成动态,由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得轻松快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讲授“对称”一课前,教师运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物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随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呢?”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脑海中就会初步形成“脑相图”,这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也可以利用信息化设备创设应用情境。例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这样的情境:调查统计某某车道在某一时段通过多少辆车。学生根据问题搜集数据并通过相互合作完成数据的分析整理,这样就实现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感悟知识。 2.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把知识的演化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演化过程,理解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信心。如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定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不是直接把定论告诉学生,而是通过操作学具“三角形”度量角的度数,然后再求出三个角的和,从而推断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个结论。经过这个环节,学生们很容易地理解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让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他们调动思维,认真思考,思维模式由发散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静态的、枯燥的知识也变得动态形象,更利于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信息技术要真正地服务于课堂教学。网络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时,教师要注意学科的认知规律,不要让多媒体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多媒体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只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尺度。 2.对于传统教学媒体的使用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的教师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先进的信息化工具省时省力,便把传统的教学媒体全部“否掉”,这是不正确的。很多传统教学工具有它的独特优势,例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制作了非常好看的课件,学生也从中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但是学生并没体验到“知识的生成”过程,只是通过教师的演示记住了结论。如果运用传统教学媒体让学生自己动一动、拼一拼,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总之,现今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农村小学也正在逐步推广在课堂中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需要教师们特别是农村教师共同努力探究。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