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E教吉林•家校共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93期 总第5916期 2020年09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3期  下一期
拓宽家庭教育新思路实现家校共育新突破——桦甸市新华小学倾力培养合格家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孟奕延 发布日期:2020-09-07 13:18:04

桦甸市新华小学不断拓宽家庭教育思路,通过家校共创活动密切家校联系,借助信息化手段努力搭建家校合作的育人平台,在家校共育工作上取得了新突破。
  

规范制度,科学管理,建立家校双向联系
  

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学校德育处教师编写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并由学校统一印发给家长,要求家长阅读签字后上交反馈回执,以此更全面、更直接地向家长传达了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其重要意义。
  

成立校级“家长委员会”。学校成立了校级“家长委员会”,建立健全了家长委员会的管理章程和运行机制。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们走进学校,参与评价,参加座谈,了解学校的管理,学校也增加了了解家长思想动向的机会,这不仅拉近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也使家长和学校在协同育人上达成了共识。
  

规范家长学校管理。学校研究制定了《新华小学家校共育实施管理办法》,对机构组成、办学宗旨、目的、任务等各项管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规范,以巩固发展家长学校,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家校共育指导活动。制定了《家长学校章程》和相应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根据学校办学特点和需求,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家长学校的课程教学。
  

强化家校共育队伍建设。学校强化了家校共育理论工作者队伍、家校共育咨询指导服务队伍、家校共育知识宣讲队伍和家校共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并结合指导人员数量、质量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还组建了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教师和家长志愿者队伍。


利用信息化手段,密切家校联系
  

建立“家校联系微信群”。学校建立“家校共育工作微信群”,将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及所有班主任拉入群中。各班级建立“家校共育班级家长群”,保障了学校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家长的即时沟通。
  

充分利用“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学校每周一组织家长和教师们观看专家视频;鼓励学生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及时上传数据,开展学生、教师、家长之间自评、互评。


开展家校共创活动,强化家校沟通
  

设立“家长接待日”。学校将每周五下午设置为家长接待日,接待家长的来访,帮助家长解答困惑。学校会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能及时解答的给予当场解答,不能及时解答的,学校领导及时进行探讨、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反馈给家长。
  

开展培训与讲座。学校学生的家庭多数为农村家庭,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他们的照顾者多为老年人。为此,学校通过学校大会、家长会开展了教师、家长培训,普及家校共育的理念、科学知识和方法。学校为家校共育工作搭建了信息、服务、互动的平台,对特殊家庭学生、农村留守儿童、民工子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和帮助这些家长增强家校共育的责任意识,提高家校共育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家长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让家长们多与孩子交流,多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与学校加强联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家校共同策划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宣传阵地,邀请家长与学校共同策划、组织国防教育、环保教育等活动,实现了家庭和学校共谋教育的目标。同时,学校还选派优秀教师担任辅导员,开展了文明素养、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教育。
  

建立常态化的家访制度。新的家访制度扭转了以往教师与家长单纯电话联系的种种弊端,家访时,教师主动向家长介绍学生的优点、个性及特长,与家长共同研讨教子良方,切实提高了家校互动质量,有效地推进了家校共育工作。
  

在开展家校共育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家长们有了明显的变化,家长与学校联系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家长们经常通过电话或微信与班主任交流孩子回家后的表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后受到的启发及遇到的困难等,家校联系更密切了。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家长也都能积极配合,并协助教师一起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学生的发展也越来越全面,体育、艺术等各方面也都越来越出色。同时,家长在观看完每期的专家直播讲座后都主动写感悟,并对专家讲授的育儿方法反复学习、积极实践,家庭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校将不断完善家校共育工作,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建立和完善逐级考评机制,提升家校共育效果;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创建独具学校特色的家校共育模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