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真情战疫情教育在行动——白山市江源区区内学校线上教学取得实效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白山市江源区教育局 宁慎军 发布日期:2020-09-07 13:15:14 |
白山市江源区各中小学认真贯彻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落实区教育局防疫与教学两手抓的总体工作安排,按照“一校一案”原则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 整合资源,保全员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的硬件设备得到保障。线上教学期间,江源区财政投入近50万元为区内高中采购了笔记本电脑。白山市第七中学、第二十中学还购买了手写板、摄像头、手机支架等设备。 关注特殊群体。第十三中学、大阳岔镇中心校等学校为留守儿童、贫困学生捐助智能手机,送纸制教材、图书;市第二十七中学等学校对疑似辍学学生进行家访、劝返。教育局还对全区72名防疫一线人员子女,逐一问询沟通,给予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和心理关爱。 调整完善,保线上教学质量 丰富课程安排。以白山市第六中学基础课程(学科教学)、发展课程(经典阅读、防疫知识解读)、活动课程(居家体育锻炼、亲子活动、家务劳动)为代表的课程设计,实现了学科课程与育人课程的有机结合。 完善线上教学的监督、反馈和评价制度。全区中小学线上教学期间继续以问题为导向,开发利用平台课堂提问、在线检测等功能,做细做实线上教学常规管理。如七中线上教学学生管理办法,江源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线上听评课制度,这些措施有利于及时掌握网络平台运行和教师线上授课情况,确保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研培一体,助教师专业成长 团队协作,共同发展。实验小学、二十七中学等在疫情期间开展各种活动,以优秀个体带动团队整体。林子头小学发挥中心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省级骨干教师的资源优势,借助网络实现了小学科学等学科的跨校集体备课,做到了优势资源共享。 骨干引领,示范带动。江源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全区业务校长、教务主任、学科教师利用线上视频软件,观摩各校的线上教学,助力全区教师树立自信,克服教师畏难情绪,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多措并举,提升能力。白山市第三中学教务处坚持每周三下午利用云视讯平台组织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技巧、教材教法校本培训和全员直播课录制评比;二十中学、白山市江源区湾沟小学分别开展“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的实效性研究”校本研修、“以生为本的线上教学实效性研究”;七中组织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了“微课之星”评选活动,鼓励教师录制并上传共享微课,强化和补充课堂教学;全区开展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展播等活动,有效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家校协作,营造良好氛围 促进疫情期间家校沟通。防疫排查、线上教学期间,各校通过微信等方式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及时沟通,拉近了家长与教师的距离,使学生家长和教师更加了解学生,促进了家校共育。 为幼儿家长提供线上科学育儿指导。区实验幼儿园、湾沟幼儿园开展了以亲子游戏活动为切合点的绘本故事、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促进家园共育和幼小衔接。 江源区在线上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个别学校思想认识不足,线上教学组织松散;线上教学质量跟踪检测及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效果欠佳等。今后,区教育局将进一步规范线上教学的常态化管理,建立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并采取有力措施,推进“质量兴校”和“素质提升”工程取得实效。从而确保线上教学学得牢,开学复课无障碍,教学质量有保障。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