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E教江苏•教育信息化巡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93期 总第5916期 2020年09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3期  下一期
苏州:加速智慧教育发展打造苏州教育品牌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0-09-07 10:02:54

近年来,在江苏省教育厅的领导下,苏州市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江苏省“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以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全力打造苏州教育品牌,全市智慧教育发展成效显著。苏州“未来教室推动苏式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成功入选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市、太仓市被列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应用试点示范区;2019年,苏州入选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培育单位。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水准打造基础环境
 

一是不断升级教育网络环境。苏州教育城域网实现万兆进校园、千兆到班级、百兆到桌面,无线校园覆盖率超过90%。在此基础上打造基于新型技术的新一代教育网络环境,实现IPv6全覆盖,探索基于5G技术的教育应用场景。二是持续完善智慧校园环境,制定《苏州市智慧校园发展水平星级评估指标体系》,开展智慧校园发展水平星级评估。预计到2020年底全市70%的学校达到省级智慧校园标准,争取到2022年100%的学校达到省级智慧校园标准,同时建设一批示范全国的智慧校园。三是着力建设智慧课堂环境。全市建设未来教室335间,全市多媒体教室共有23170间,其中,交互性多媒体教室达17418个,占比75%。构建国家、省、市三级数字资源体系,自建市级数字资源160TB,共享省级、国家级数字资源600万个。


二、多元化建构服务体系
 

以“全名师、全学段、全学科、全过程、全免费”为核心理念,打造统筹全市名优教师资源的苏州线上教育中心平台,构建“互联网+教育”服务供给新模式。一是构建名师网络课堂,打通线上线下教学环节。采用“1+10”分布式部署方式,实现全市130万中小学师生全覆盖。截至目前,总登录人次1.05亿,总观看课程人次1.57亿,各类数字教学资源累计上传8.2万件,学生学习笔记上传50.98万份,周末参与在线学习已经成为苏州广大中小学生的新常态。二是构建同城网络课堂,打破名校名师时空场域限制。为破解随迁子女数量暴涨带来的教育资源不足等热点问题,启动云上教育同城帮扶计划,以“名师远程主讲+本地教师现场助教”的模式开展常态化网络授课。三是构建居家网络课堂,保障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苏州市通过线上教育中心这一成熟平台迅速打造居家网络课堂,新增3140节名师在线课程,覆盖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主要学科。同时上线一批防疫知识、心理健康、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课程,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疫情期间课程总观看量超过9194万次。
 

三、大数据支撑适切教育
 

一是开展数据驱动的差异化教学模式创新。利用教师智能助手等技术工具,探索智能驱动的因材施教,开展智能备授课、智能测评与差异化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二是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创新。根据学生数据画像,通过自适应的学习路径规划,智能推送适应个性需求的优质资源和学习服务,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学习模式创新。三是开展“人工智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行动。建立“人工智能+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探索运用VR辅助教学、智能语音语义识别、智能教师助手等人工智能新技术开展教学试点,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师生负担。科学开设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编程教育、创客教育、STEAM教育等科学活动类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精准化实施教育治理


一是推进教育治理数据化。打通市、县、校三级教育数据平台,在学校规划布局、师资队伍配备、校园安全预警等教育内部治理环节采用可识别、可量化、可分析的数据管理方式,实现教育治理全过程数据化运行。二是推动教育数据治理多元化。贯通教育系统内外数据,将教育数据库和公安人口库、电子证照库、空间地理库等政务数据库联通共享,与腾讯、阿里、华为等企业数据库对比分析,实现政府、学校、社会、企业数据互联互通。三是建立数据驱动的教育评价与督导体系。构建教育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全方位多层次伴随性采集教育教学数据,开展教师、学校和区县的多方面评价,提高评价效果和评价效能,有效支撑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创新。
 

五、强有力保障网络安全
 

一是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组织领导体系。全市十个区县教育部门全部成立由党政一把手负责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与市网信办、市公安网警部门建立跨部门协调和事件处理机制,充分发挥纵向衔接、横向协调的组织保障作用。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规划和管理制度,出台《苏州市教育信息系统日常监测制度》《苏州市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二是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防护能力。研究制定全市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方案,建立市、区、校三级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逐年增加网络安全财政投入,通过升级安全防护软硬件、购买第三方专业安全防护服务等方式,构建可信、可控、可查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环境。与市网信办、市计算机协会等合作,定期开展信息化分管领导、网络管理员及普通教师网络安全培训,全面提升全市教育系统信息安全意识及安全防护能力。三是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和通报机制。制定全市教育系统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定期与市公安网警部门开展不打招呼的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对在远程检测和实地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及时通报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建立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处置和报告制度、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月报制度。2019年,苏州在全省教育系统党委(党组)网络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中排名设区市第一。 
 

“十四五”期间,苏州将继续面向教育现代化发展需求,以教育大数据智能采集、分析与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以面向未来的智能校园建设为载体,以政产学研一体化协同机制创新服务体系为保障,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赋能苏式教育,推动苏州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