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借助云教育提升学校办学品质——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咸嘉小学云教育项目建设纪实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艳萍 周紫艳 发布日期:2020-07-13 14:02:49 |
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咸嘉小学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多人,教职员工120余人,省市学科理事6人,省市骨干教师10人,市区名师工作室成员5人。学校办学品质优势突出,“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特色鲜明”,受到了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评价。
网络联校 2016年,博才咸嘉小学成为长沙市首批网络联校。同时,学校积极参与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中小学网络联校”项目,并于2019年11月通过中期评估。截至目前,学校通过网络联校给帮扶学校共送课1100多节,上传至长沙市联校空间教育云平台的资源居全市前列。学校不断推进网络联校建设工作,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深远。 智慧教室 2019年下学期,学校建设了两间智慧教室,并运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与研究智慧课堂。通过信息技术助推学校课堂教学变化与转型,对教学流程进行优化,构建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云课程” 2016年,博才咸嘉小学建立了“博才咸嘉云课网”,教师们自行开发的课程每周定期在“博才咸嘉云课网”上发布。学校定期给家长和教师发送课程信息,邀请家长、学生以及学校教师一同在家收看“云课程”。学校的经典“云课程”有“贺老师讲国学”“趣味科学吧”等。“云课网”平台共吸引2000多人注册用户,报名学生达近9万人次,视频播放次数达12.7万次。学校在“云课程”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不断思考研究,参与湖南省电教馆教育信息化项目“大数据时代教师培训及课程设计需求探索”,并已成功验收。2019年,学校成功申报湖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博才咸嘉小学‘云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并已开题。 在线课堂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正常的开学计划。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学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突击建设“小能人”在线课堂学习平台,供学生在家学习。“小能人”在线课堂采用“码课”的形式,家长和学生通过微信扫码上课。同时,学校教师精心录制了各年级、各学科趣味通识型课程132多个。截至目前,“小能人”在线课堂学习平台访问总量达35.4万人次,访问人数近2万人,各视频点播总量达18万多次。“小能人”在线课堂让学生的成长不延期,为学校培养“博才小能人”提供了有力支持。
项目发展目标:优质资源融合共享,推动创新发展 网络联校和“云课程”融合发展。网络联校旨在以城市优质教育辐射农村教育,“云课程”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高效形式,二者之间紧密相联。我们可以在网络联校的课堂中穿插“云课程”,使城市学校的教学资源与农村学校多方位融合共享。我们需要探索与思考更适合农村学生发展与学习需求的课程,并帮助农村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与专业素养。 “小能人”在线课堂不断优化。“小能人”在线课堂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策划完成并成功上线,得益于学校在“云课程”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小能人”在线课堂虽是疫情期间的产物,但正常上课以后,它能作为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比如,数学教师“每日一题”的讲解、语文教师的诗歌赏析、英语教师的绘本教学等,让平台成为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成为各科学习优秀、综合素质全面的“小能人”。 教师发展目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教研能力增强 随着学校课程建设不断深入,教师的教研能力不断增强,具体体现为:教师可自主确定课程名称和课程主题,灵活设计一系列教学案例,把握每一个具体教学案例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能采用符合语文课程教学与学习的方式与手段,根据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云课程”建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时间,可以一周一课,也可以一月一课。通过一次次设计实践和反思再实践,教师们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而这种能力又迁移至线下的课堂教学中,使教师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教师综合素养提高 “云课程”教学要求教师面对镜头进行授课,对教师的形象、气质、语言表达等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反复磨炼,教师们的镜头感一点点增强,网络互动技巧也日趋熟稔,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教师的表现也越来越大方、自然,形象气质也变得更好了。 教师职业认同感增强 随着“云课程”建设的不断推进,教师的“互联网+教育”思维得到了提升,个人兴趣爱好愈发广泛。同时,教师发现了研究的意义与乐趣,职业认同感越来越强烈,深刻感受到了做教师的幸福。 另外,我们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网络平台,积极参与视频课程制作,积极“晒课”。我们还组织全体教师不断学习运用各类信息技术软件、平台,促进自我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如希沃白板、授课助手、小猿口算、体育锻炼打卡小程序等,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综合应用。我们不断更新信息技术时代的技术、意识与观念,这为学校云教育的稳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学生发展目标:实现个性化发展,提升综合素质 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云课程”包含“趣味科学吧”“阳光天使”等栏目,都由学生主讲录制。学校还利用周会等固定时段组织全校学生收看课程,实现学生自主制作的课件、视频等资源全员共享,为创新新时代下的人才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实现学校育人目标 学校充分发挥智慧教育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校“六个一”的育人目标:一个健康的身体、一颗健全的心灵、一口流利的表达、一手端正的字体、一门艺术特长、一种创新的思维。 家长发展目标:开发编外教师,丰富教育资源 学校拥有优质的家长资源,很多家长不但拥有高学历,而且活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拥有不同的职业背景、丰富的人生阅历,同时还拥有极为丰富多样的社会资源。因此,学校会适时邀请家长入校讲课,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意愿,还能使教师丰富文化知识、完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多方共赢的效果。 学校发展目标:借助云教育,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云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边界,让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借助云平台共享教育资源,共同服务于学校教育。博才咸嘉小学不断完善、健全云教育体系,拓宽学校教育教学渠道,借助云教育培养教学能力突出、专业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让学校教育走上云端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不断提高学校办学品质。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