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写好家校共育“大文章”——昆山开发区民办前景学校社会化学校建设经验综述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俊峰 发布日期:2020-07-06 11:09:45 |
“教育即生长”,学校希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儿童期本身具有特殊价值,教育的任务是保护这种价值,应该给予学生内心生长最需要的阳光。 这正是学校推进了近十年的“生长教育”改革的“初心”。初心不改,教育的使命始终如一,但教育的效果却又不单单在教师。努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最大化,应该是家校共育工作追求的目标。 我们致力于构建一所社会化学校,家长也成为学校办学的主体,确保从各个层面出发,家长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评价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一、组织家长进校园 让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与学生一起体验校园生活,一起成长。家长走进校园为学生上礼仪课、书法课、美术课、思想教育课、安全教育课、数学课等,还和学生一起学习制作蛋糕,有的学生亲手制作美观精致的蛋糕送给爸爸妈妈,表达感恩之情。
二、设立“家长校长体验岗” 每周,每校区邀请两位以上家长到校,体验值日校长岗,全面参与学校评价管理。“我当一天校长”的家长体验活动,邀家长走进校园,让学生体验到不同于教师日常教育的课程,也让家长近距离直观地体验校长的工作,大大拉近了家校的距离,对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家长讲师团” 学校成立“家长讲师团”,不断丰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课程学习内容。 学校试图构建新型家校关系,家校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教育合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培养和能力提升,为学生夯实终身发展的基础。
一、教师走出去 除了吸引家长到校参与各项工作,学校还要求全体教师积极走出去,通过家访、电话、亲子活动、小型家长聚会等各种方式,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并了解家长对学校、学生的诉求,更加个性化地培养学生,让家长看到学生的成长,让家长百分百满意,实现家校的高度合力和家校的高密度沟通,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成长。
得益于近年来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不断完成转型、快速发展。写好家校共育这篇“大文章”,扎根于学生成长的教育“原点”,通过精心耕耘,我们正不断收获越来越多的支持、理解、包容和认可。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