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E教中国•创客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90期 总第5894期 2020年07月06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0期  下一期
3D One趣味编程——圆形阵列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主讲人:王增福 发布日期:2020-07-06 14:49:47

王增福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明天中学小学部信息技术教师。2017年2月投身于3D建模学习和研究,已在i3DOne青少年三维创意社区发布视频教程192个,学习人次达到140万。曾获i3DOne青少年三维创意社区“优秀创客导师”称号;被聘为i3DOne全国三维设计挑战赛第15期“向劳动者致敬”评委;编写的《趣学3D One》一书于2018年10月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课程背景
 

3D One是一款3D创意制作软件,为了适应现代信息化教育、激发学生3D建模的兴趣,2.6版本新增加了“趣味编程”功能,包括积木模式和Python模式两种。在使用“趣味编程”功能时,初学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编程能力从这两种模式中进行选择。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3D One建模和Scratch积木式编程的基础上所设计的趣味编程课。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圆形阵列”分析,然后使用“趣味编程”中“积木模式”编写出关于“圆形阵列”积木式的程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赋值;了解“循环积木”中“使用i从1到10每隔1……执行……”积木模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圆形阵列”分析,让学生了解在圆形阵列中,每复制一个长方体需要旋转的度数;能够运用“使用i从1到10每隔1……执行……”积木模块搭建出“圆形阵列”程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趣味编程“圆形阵列”的学习,让学生观察和认识身边有关“圆形阵列”的实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3D One趣味编程下“圆形阵列”代码模块结构。


教学难点  “循环积木”中“使用i从1到10每隔1……执行……”积木模块在趣味编程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注意观察棒棒糖小风车图片(如图1),图片呈现了什么样的规律?(学生观察并思考回答)

师:12枚相同的棒棒糖从一个中心点呈圆形均匀分布。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实物?(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实物,比如摩天轮、水车和旋转木马。这样从一个中心点呈圆形均匀分布的方式就是圆形阵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使用3D One 2.6版软件中的“趣味编程”,来制作类似的模型。


二、新课引导
 

(一)分析圆形阵列
 

师:接触过3D One的同学对圆形阵列并不陌生,哪位同学说一说在3D One中做圆形阵列的过程?(学生回答并演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使用3D One制作好的圆形阵列(如图2),你从中能够发现哪些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对圆形阵列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阵列个数如何确定;围绕哪个轴向(X、Y、Z)中心点进行旋转(转动);方体每阵列1次的旋转角度。(在问题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阵列的个数和每阵列1次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

(二)认识“趣味编程”积木模块
 

师:同学们对图形化编程都比较熟悉,请你们打开3D One 2.6版本资源库中“趣味编程”,看一看它与我们之前学过的什么编程最相似?(学生操作、思考、回答)
 

师:通过对3D One 2.6版本中“趣味编程”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它和Scratch编程相似。
 

请学生根据前面对圆形阵列的分析,自主探究在3D One 2.6版本“趣味编程”中编写“圆形阵列”图形化程序,需要用到哪些积木模块。
 

教师总结:通过对“圆形阵列”的分析,在3D One 2.6版的“趣味编程”中,编写“圆形阵列”图形化程序,主要用到基本编辑、循环、数学、变量等积木模块。
 

(三)编写程序
 

师:3D One 2.6版中“趣味编程”积木模块的搭建和Scratch中积木模块的搭建,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将所用到的积木模块按照一定的序列进行搭建。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整理程序编写思路;根据程序编写思路完成“圆形阵列”图形化程序的搭建;小组展示,谈谈在编写程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
 

根据学生的讨论与展示,教师分享自己搭建“圆形阵列”图形化程序的思路,学生对比分析自己编写的程序。
 

1.创建“基本实体”积木模块(如图3),确定其位置。(注意位置尽可能不要定在网格平面中心)

2.创建“基本编辑”中的“转动”积木,并将“长方体”积木模块嵌套在“转动”积木模块内。(解决“圆形阵列”围绕某个轴向中心点旋转的问题,如图4)

3.创建“循环积木”中的“使用i从1到10每隔1……执行……”积木模块,并将步骤2搭建的图形化程序嵌套在“使用i从1到10每隔1……执行……”积木模块内。(解决长方体在圆形阵列中循环的问题,如图5)

4.分别创建“数学”中的“计算”积木和“变量”中的“i”积木并选择运算符号,将“i”积木嵌套在“计算”积木内。(解决长方体围绕某个轴向为中心点旋转角度的问题,如图6)

三、拓展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完善本小组编写的“圆形阵列”图形化程序,然后修改其内部参数,尝试着制作其他阵列个数的圆形阵列。学生操作练习,进一步巩固对“圆形阵列”图形化程序的认识。
 

四、总结分享
 

师:本节课是一节图形化编程课,通过对“圆形阵列”图形化程序的编写,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思考,教师邀请个别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和梳理知识的能力,进而达到巩固本课所学知识的目的。
 

师:希望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内容,自己课下尝试使用“趣味编程”编写一个关于“圆形阵列”小物品的图形化程序。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模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圆形阵列进行详细分析,从中总结出问题,并判断在3D One 2.6版“趣味编程”中编写“圆形阵列”图形化程序所需用到的积木模块。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圆形阵列”图形化程序的搭建,从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发挥小团体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创建“循环积木”中的“使用i从1到10每隔1……执行……”积木模块时,由于讲解不到位,极个别学生搞不懂“循环”积木与其嵌套在内的“×”“÷”等计算积木和“变量”中的“i”积木之间的关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花点时间去讲解。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