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E教中国·STEAM课程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87期 总第5880期 2020年06月0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87期  下一期
生活创意设计——创意牙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主讲人:田迎春 发布日期:2020-06-01 10:35:04

田迎春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一级教师。曾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获一等奖,作品智能语音电梯现已申请专利。

 

教学背景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创意物化,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的数字作品。运用常见、简单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生活创意设计——创意牙杯”一课是我校校本课程“3D打印与创新设计”的内容。本课主要是利用生活中现有物品进行再创造,让学生通过再创造体验创新的过程,学习123D软件中抽壳工具以及相减工具的使用。这两个工具是123D软件中非常重要的技巧性工具:使用抽壳可以掏空物体,不同操作步骤会产生物体中空和有敞开面这两种不同的掏空效果;布尔运算的相减操作能将基本体外形改变,而在使用时要先区分好目标实体和源实体。


本课通过解决牙杯底部容易脏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通过设计学习软件的使用,让学生掌握抽壳和相减工具技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抽壳的作用,掌握抽壳工具和相减工具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123D软件不同的操作步骤能制作不同的物体;通过自主探究,掌握123D软件中工具使用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制作牙杯的过程中感受3D建模的神奇,激发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抽壳工具、相减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 能够灵活使用相减工具改变物体的外形。


教学准备


PPT课件、便携车载不倒杯吸盘杯子(展示实物)、创意咖啡杯(打印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出示脏牙杯的图片。


师:牙杯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一般情况下你们使用完后怎么放置?


学生回答。(预设:将牙刷、牙膏放在牙杯里,头朝上放置。)


师:但是这样长期放置会出现一些问题,水垢和牙膏的残留物很容易积聚在底部。另外,刷完牙后底部会有水渍,这样容易产生细菌,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改造它。


二、启发探究 


1.设计构思


师: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和劳动中,对那些感到不方便、不称心的东西,加以改进、改革就会出现新的东西,这就是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推动人类的发展。


教师举例展示:便携车载不倒杯吸盘杯子(展示实物)、创意咖啡杯(打印模型)。


学生分析并讨论。


师:其实创新很简单,便携车载不倒杯吸盘杯子,实际上是将吸盘和我们的杯子结合在一起,方便人们在乘车时使用,这是在原有物体上附加其他功能。创意咖啡杯和原有咖啡杯的不同之处,在于下部多了条缝隙,防止咖啡渍流到桌子上,这种方法是改变原有的结构。这两种都是常见的创新方法。回到之前提到的牙杯长期使用容易脏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师出示任务:在不增加新问题的前提下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画出设计图。


小组讨论时,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引导学生从增加功能、改进杯子的方式来设计。


2.交流作品,完善创作


教师收集学生作品(利用微信)。


学生交流设计,教师点评。


学生完善作品。


三、学习新知,设计制作


师:大家的设计都很有创意性,今天我们选择其中一组同学的作品进行创作。


1.分析设计草图,确认设计步骤


教师展示学生的草图,师生共同分析将设计的作品分解成哪些常见的基本体。(板书分析的过程)


2.使用抽壳工具 


通过与实物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可以利用圆柱体进行相应的改造。教师直接给出一个圆柱体,让学生和牙杯做对比,总结出基本的操作方法:将圆柱一面开放,里面掏空。 


教师出示任务:以圆柱体为例,怎样操作才能够成为一个简易的牙杯呢?      

 
学生思考:如何掏空圆柱体?


师:123D软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修改”菜单中的抽壳工具或许能帮助到我们。


教师告诉学生工具位置,学生尝试操作。在学生操作前,教师提醒学生阅读软件中抽壳工具的使用提示,如图1。 

学生尝试后,教师请一名成功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尝试操作。


预设学生操作步骤为:选择物体的一个面后选择抽壳工具,如图2。


学生操作后,教师演示操作。教师操作方法:先选择物体,后选择抽壳工具。这时圆柱体没有任何变化(如图3),教师请学生猜测失败的原因,通过对比让学生加深对抽壳操作的理解。

教师再用第一种方法对这个物体抽壳,出现“非法操作”的错误提示。教师同样让学生猜测原因,但不公布答案。这时学生利用教师演示的操作方法尝试一遍,保留作品。


教师总结抽壳工具的操作:先选择抽壳工具,然后选择物体的一个面,可以掏空物体并敞开一个面。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学生实践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抽壳工具使用时对厚度和抽壳方向的设置。 


3.使用相减工具 


教师出示杯口的设计,提问学生这部分如何实现。


学生思考。


教师用实物进行演示讲解,让学生理解相关操作,引出相减工具,如图4。

教师给出相减工具的位置,提示相减工具和以前学过的合并工具使用方法类似,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去自主学习新知识。合并工具和相减工具的操作基本一样,重点让学生体会目标实体与源实体的区别。


学生尝试完毕后,教师演示操作,重点让学生理解目标实体和源实体。目标实体指执行完相减操作后要保留下来的物体;源实体指执行完相减后,与目标实体的重叠部分及其本身被减去的那个物体。两者必须要有重叠。


4.教师答疑解惑 


首先,教师让学生回顾一下在学习抽壳工具的时候,还有一个疑问未解开,让学生尝试利用相减工具将原来的圆柱从中间切开,保留下半部分。学生尝试操作并观察相减后的结果,发现这个圆柱体内部是空心的。


教师解释抽壳的另一种操作:先选择物体,然后使用抽壳工具,会把物体内部掏空,再选择物体的底面进行抽壳操作的话会提示“非法操作”。


学生尝试操作。


四、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教师总结归纳,为学生梳理本课所学的知识并展示部分设计作品,开拓学生的思路。


教师展示另类的牙具装置设计(如图5),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

教学评价


学生在下课前填写教学评价反馈单(包括学生自评、组间评价、教师评价),完成自评后将评价表交给组长进行组间评价,组间评价完成后再交给教师。


实践反思


本课以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总体依照着“动手实践—遇到问题—产生需求—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在提升技术能力的同时,也助力自己的设计作品更好地变成现实,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解决真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