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E教中国·本期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86期 总第5874期 2020年05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86期  下一期
在线教学助力“停课不停学”的实践创新(上)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丽 发布日期:2020-05-18 14:05:10

陈丽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主任。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教育部于1月底发布了《“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在这种情况下,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师生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甚至是教师之间、教育管理部门与师生之间交流的唯一通道,在线教学成为疫情期间教育教学领域组织管理的唯一手段。为确保“延期不延学,停课不停学”,全球各学校几乎都用在线教学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居家学习。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最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践。中国是互联网大国,正是前期积累的教育教学资源,为这次疫情中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奠定了重要基础。据统计,有2亿以上的学生和近1500万名教师都在疫情期间利用网络开展了教学活动,在线教学对师生提出了挑战,但也为特殊时期克服无法进行常规授课这一困难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方式、途径、教学模式以及创新机遇。


互联网早已存在,互联网环境及与其相关的技术、终端一直在快速发展。但在学校教育领域,过去它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这次疫情使得它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手段,甚至对有的学段来说,它可能是唯一手段。因此,此次开展的在线教学是一次在线教与学的大试验。在此之前,绝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开展在线教学的经验,面临很多困难,也曾紧张和焦虑,但也正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师生快速地成长。因此,这次疫情中的在线教学实践也是一次师生信息素养的实战培训,是对我们前期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建设、资源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改革前期积累的一次大考验。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各级政府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指导下,在所有教师努力快速的学习、积极主动的创新下,在线教学逐渐找到了感觉,很多教师逐渐适应了在教和学时空分离的情况下,用新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学科教学,进行教学创新实践。这些创新实践让我们看到,当互联网加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时,我们可以改进一些教育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通过研究,我们看到在线教育的教学实践在推动教育发展方面,有九个重要的实践创新。


教学流程的创新
——先学后教

 

课堂教学最典型的流程是教师先讲,学生再练习完成知识迁移,然后学生做作业进行知识巩固。但是在网络授课中,很多教师将教学流程做了改变,出现越来越多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
 

贵州的一位教师创新地让学生先利用原有的资源和题库进行学习和练习,这样教师在课上主要的教学活动便不再是系统的讲解,而是重点的提炼、有针对性的讲解,讲薄弱环节,课后再进行线上交流答疑解惑。这样做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教师可以利用珍贵的师生直接互动的时间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发展能力。也就是说,原来课上教师的主要职能是传播知识,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理解知识、记住知识,现在可以变成帮助学生解决薄弱环节,进而利用这个时间帮助学生在知识迁移应用过程中发展高阶能力。


这一创新做法帮助我们解决了教育教学改革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难点:由于学校不是生产生活一线,如何能在学校这样的空间里有足够多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能力?这一次的在线教学活动给教师的启发是:当互联网数字资源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空间时,我们可以考虑把以前必须由教师做的一些事情,让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自己利用资源完成知识获取,甚至完成做题环节,即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这个改变对教育教学的意义非常大,特别是会对师生面对面交互的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更有利于学生发展高阶能力的教学工作。


学习方法的创新
——自主学习

 

长期的学校课堂教学模式使人们产生一种惯性,认为学习必须有教师陪伴。但是这一次在线教学,各个学段都看到了学生精彩的表现。很多学生自己制订一天的学习计划。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感受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而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和帮助者。
 

网络平台提供的不仅仅是资源,还有认知工具、题库、学习过程管理系统、学习过程数据分析系统,利用这些,学生可以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当然,自主学习在不同的学段需要获得的教师指导是不同的。在中小学阶段,教师的指导更详细,更紧密;在大学阶段,教师指导的方法和节奏有所不同。但是可以看到,有指导的自主学习已经成为2亿多中国学生居家学习的重要形式。
 

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最主要的途径,人在学校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有教师陪伴的学习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在人生更长的阶段,我们需要主动地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对学习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要求特别高,此次在线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挑战,而学生们的提高当然离不开家长的功劳。很多家长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监督学生学习过程,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快速提高。尽管在线教学期间,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经历了非常艰难的阶段,但同时也是一个快速成长阶段。我们看到,有指导的自主学习同样可以取得相同的教学效果。有大学高学段课程的学生在问卷调查中表示,希望疫情过后也可以继续采取这种方式完成学习,并坚信这样的方式不会影响学习效果。
 

这既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创新,也让我们看到2亿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快速成长。当然这种学习方式对学习者也提出了能力上的挑战,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平时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自我管理比较弱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无论如何,这是一次从观念到体验到能力的学习方法创新的实践过程。
 

教学管理的创新
——个性化教学

 

过去课程教学形势下的教学管理更多地依赖教师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仅靠教师的智力、脑力来分析学习者的发展,这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是相对比较粗犷的,教师的观测点只是课堂学生的表现、提问,课后学生的作业以及考试。但互联网上所有教和学的行为都可以留下痕迹,教师可以基于这些痕迹的数据进行过程的监控,进而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分析,提供个性化的支持,这是以课堂面授为主要教育形式的学校教育不可能实现的。课堂面授的教学形式中,我们更多地依赖教师的投入、教师的经验,很难做到精准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体验,这可能是人类教育历史上第一次使教和学的过程都可以留下完整的痕迹。我们可以监控教师的教学过程,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可以基于这些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诊断和个性化的支持。
 

在此次在线教学过程中,未来教育北京市高精尖中心为北京市学生提供了技术支持,可以实时监控每一个学生的作业情况,可以基于不同学科的学习情况给学生做综合的诊断和分析,可以跟踪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情况,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做精细分析。知识是具有关联性的,有的时候看到在这个环节发生的问题,原因可能在其他环节。比如小学生应用题做不好可能并不是数学没有学好,而是语文理解能力不够,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在线学习的数据自动地分析到底是理解错了,还是算法出错了,对相关联的知识点学习情况进行关联性的分析。
 

所以说,互联网为教学过程监控、精准诊断、个性化指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功能。这些功能也将是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点。
 

课程形态的创新
——云课程

 

原来学生上课是到学校进入一个班级,中高考改革之后,出现了在一个学校内走班教学,这也是巨大的进步,学校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兴趣选择来编班。此次在线教学有一些课已经实现了跨学校的师生在一个平台上同一门课,而且利用互联网的自组织的特点,不仅实现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还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指导。例如,北京四中网校做了一个跨越学校的作文秀活动,有1000多所学校、8万多名学生提交了作品,产生了30万的学生之间的互评。换句话说,互联网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云”,资源不再通过传统的渠道来传播,而是利用网络来分享同一个资源,利用云平台跨越原来的社会组织机构的边界来进行同一个活动。
 

我们早期体会的“云”就是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现在看到“云”也可以是一种课程能力。高等教育领域有一门课是安全课,几十万名大学生学习同一门课。这次,我们在基础教育领域也看到了这样的模式。因此,未来的课程不一定是以学校为单位,也可能以区域为单位,以全国为单位。一名好教师可以利用双师模式来支持偏远地区教育。从此次北京四中网课的作文秀中可以看到,这门课中不仅有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学生参与,大量的家长也参与到了作文批改中。因此,互联网不仅可以使教师成为教学的力量,学生也可以是教学的力量,甚至家长也可以成为教学的力量,进一步拓展,各行各业的实践精英都可以通过网络成为教育教学事业中的一分子。
 

所以说,互联网可以整合全社会的资源,共同服务于学习者。这种“云服务”模式可以打破原有的学校教育的围墙,让教育与社会融合。

 

(本文根据北京市政协“委员讲堂——抗击疫情网络直播”整理,有删节)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