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E教中国·本期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84期 总第5864期 2020年04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84期  下一期
智慧课堂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上)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恽如伟 发布日期:2020-04-20 14:31:21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智慧课堂已在各级各类课堂上生根发芽。未来的课堂将不只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而是更多地关注师生的共同成长,智慧课堂正是以追求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目标的理想课堂,是致力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课堂。

 

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技术怎样回到课堂?怎样和课堂教学相融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任福继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很高大上,这个技术能否应用于课堂,让一个机器人来代替教师上课?我觉得未来有这个可能,但是还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


回过头来说我们的传统教学,如果仍然只靠教师讲,那么教改一再强调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怎么还?我们在信息技术上投入了这么多资金,课堂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思考。我认为,第一,技术要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第二,传统课堂也要改变,要通过技术慢慢发展。
 

智慧课堂以及教育信息化2.0教学设计师


智慧课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智慧课堂,二是围绕智慧课堂,教师应该如何发展。实际上,教师是解决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核心力量。我们在谈智慧课堂的时候应该考虑什么?目前国内外对课堂的关注点都在“问课堂要效率”,人工智能进入课堂后,怎样“问课堂要效率”?这是课堂改革的重中之重。我们知道,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后,实际上课堂效率并没有提高,或者说除了投影仪之外,其他技术使用之后课堂效率反而降低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那么,人工智能、大数据用于课堂教学后,我们到底可以做哪些工作?


智慧课堂推动课堂教学变革


我主要从以下六个角度来考虑这些问题:知识集体生成、师生角色转换、学生高度专注、元认知发展、问题精准解决、合作探究学习。


一、知识集体生成
 

举个例子,有两段教学视频,第一个是蒲松龄《狼》的教学片段。传统课堂中,教师在班级里来回走动,她能看得到全部学生吗?教师请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这个学生能代表全部学生的情况吗?第二个是“宋庆龄故居”的教学片段,在加入一些智能终端之后,教学效果就不一样了,学生在平板上的答题情况能够传输到教室前面的电子大屏上,教师能够看到每一个学生的答案。
 

通过对比这两段教学视频,我们能看出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传统课堂是用投影仪上课,给学生安排任务后,教师会在教室里来回巡视,这样能发现学生的问题吗?第二个问题,学生完成作业后做什么?从视频中看到,学生完成作业后基本在看书或交头接耳。而使用智能终端以后,可以把学生的这段空闲时间利用起来。第三个问题,教师依据什么来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使用智能终端以后,教师可以发问:“你还有什么没完成的吗?你觉得你做的还有什么问题?你对你的答案还有什么补充吗?”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做题过程中快速发现问题,同时,学生做完以后可以查看其他学生的答案,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再举个例子,“4A Project1 A profile”教学片段是之前组织的智慧课堂教学大赛的作品,是一堂非常好的课。我们给教师一天时间备课,给学生20分钟简单熟悉一下平板操作,然后现场上课。我们希望开展常态化的课,这是我们的核心,也是我们推广智能终端的宗旨。教学就是要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解决课堂上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围绕课程标准去教。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教师在上课时并不是把自己的标准反复讲给学生听,而是不断发问:“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你们发现他的答案中有哪些问题?他的问题在什么地方?你的问题在什么地方?他有没有和你一样的兴趣爱好?”……通过这些问题,学生陶醉于课堂,教师完全不需要管纪律,因为学生一定会认真学习。
 

有人说语文、美术这类学科不能或不适合使用智能终端,这是不合理的。任何时候,课堂一定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我列举的这些教学片段都是文科的课程,不管是文科课程还是理科课程都能用智能终端。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画得好不好、写得好不好,不知道怎么评价自己写的东西,也没有人告诉你。有了智能终端以后,我们可以看看别人的作品,然后自己尝试评价,教师也会告诉学生怎样去评价。


再说到数学教学,我听了很多从小学到高中的数学课,后来我终于明白了该怎样学好数学,总结一下有两点:一要细心,二要讲方法。
 

打开思维,方法多样。如果学生的思维打不开,教师也不启发,只是让他们拿标准答案来参考,遇到不会的问题就看一下标准答案,那么学生永远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怎样启发学生?很简单,有了智能终端以后,所有学生的作业都会在平板上呈现,学生做完以后还能看到其他学生的解题方法。课堂上,也许教师只讲了一种解题方法,但学生能通过智能终端接触到七八种解题方法。


细心要慢慢培养。细心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慢慢培养,不要指望学生平时不细心,一到考试就细心,这不太可能。细心还需要他人的监督,学生的每一次解题过程都会传到智能终端,接受其他学生的监督,这时候每个人一定会认认真真对待。
 

所以,使用智能终端到底有什么效果?我总结为三个关键词:第一,发表。即使学生成绩再差,也有闪光点。例如一个学生美术很差,但他也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平时哪怕他花再多时间、画得再用心,教师可能也不会拿他的作品去展示。有了智能终端以后,全班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作品,不管画得好不好。第二,修改。学生能在平板上看到别人的作品,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启发或顿悟,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第三,评价。很多时候,特别是文科的课程需要学生学会评价。如果学生能学会用欣赏的眼光、评价的思维去看一幅画,那么他一定能画得更好。围绕这三个关键词,课堂就能真正实现从“一对多”到“多对多”的改变,知识就能全班共享。
 

二、师生角色转换
 

我们一直在讲教师要从课堂主宰者的地位退下来,实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种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有了智能终端以后,教师不需要去讲所有的知识点,更多地是引导学生互相学习,通过看同学的作品来反思自己的优缺点。
 

三、学生高度专注
 

我们要通过智慧课堂让学生高度专注。原来的教学反馈还是相对滞后的,比如暑假作业、寒假作业、周末作业,得不到教师的反馈,那么做这些作业对学生来说没有任何作用,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而已。作文教学也同样如此,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批改,这样他们马上就能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但是,传统教学方式是这样的:第一天教师布置作文题目,学生写完后第二天交给教师批改,第三天学生才能看到教师的批改意见,这时他们已经忘了当时的作文是怎么写的。所以,一定要及时反馈,这样学生就一定会高度专注。我们在十几个学校做了教学实验,当学生知道自己做的题目马上就会被所有同学看到,大家都会对他进行评价的时候,他一定会认认真真地去做。
 

四、元认知发展


对学生一定要不停地进行评价,如果学生学会了反思评价,就不用再担心他们不会做。或者说,当学生掌握很多方法以后,做事情就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所以,智慧课堂对学生的学习力、元认知能力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五、问题精准解决


课堂上不要尝试用一个标准答案解决所有问题。之前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有创造力的人才?我的回答很简单:“我们拿着标准答案去解决所有问题,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吗?不管学生有什么问题,都是一个答案,这样的方式能培养出有创造性的人才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将标准答案多元化,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根据标准答案去思考问题。这是我们的课堂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问题要精准地发现,精准地解决,这是关键。


六、合作探究学习
 

传统教学中,组内发言环节一般都是由成绩好或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承担,其他学生都是听众。如何让所有学生都有表达意见的机会呢?可以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来实现。从组内发言到组内商讨,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小组成员可以坐在一起讨论,也可以将自己的意见上传到小组中,还可以给小组其他成员点赞。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让每一个人都发言。而且,一个学生发言之后,其他学生还可以进行补充,再上传到群里。统计发现,传统教学中每个学生平均有1次多的表达机会,而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每人有接近3次的表达机会。


(本文根据第五届未来教育高峰论坛专家报告整理,有删节)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