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E教中国•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83期 总第5857期 2020年04月06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83期  下一期
运用3D打印提升学生通用技术核心素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 陈毅 发布日期:2020-04-06 09:25:24

随着通用技术课程的改革,通用技术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那么如何在课程中更好地提升学生通用技术核心素养?新兴的3D打印对此有重要作用。本文就以3D打印与通用技术相结合的项目化课程——“小风扇的制作”为例,讨论3D打印对提升学生通用技术核心素养的作用。
 

一、引言
 

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PAL、ABS或粉末、金属、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随着创客教育在各地的不断推进,很多学校都开设了3D打印课程并建立3D打印社团,各学科也将3D打印技术与课程结合,促进学生对本学科课程的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那么普通高中的通用技术课程如何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呢?3D打印技术如何促进通用技术课程核心素养的落地呢?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于实践的学科。随着课程的改革,通用技术课程列出了以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为主的核心素养目标,力求培养学生理解技术、使用技术、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技术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物化能力。而3D打印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先设计,然后三维建模,再对模型切片,输入打印机打印,最后对作品进行后处理。3D打印的设计与三维建模过程可以提升学生的图样表达、创新设计、工程思维能力;模型的切片、打印、后处理可以加强学生的技术意识和物化能力。项目化课程“小风扇的制作”中,就很好地融入了通用技术核心素养。
 

二、课程设置
 

我校通用技术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以项目为载体,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课程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进行项目分析、信息收集、方案制订、设计制作、测试优化和作品评价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亲自体验,从而得到知识、能力、技术方面的综合培养。
 

比如我在技术与设计1的教学中,分别以粉笔收纳盒和小风扇作为课程的主要项目,带领学生对设计作品的三视图、草图、电脑三维制图等进行探讨。学生通过对粉笔收纳盒、小风扇的设计、制作,掌握了三视图、草图和电脑三维制图的绘制,以及基本的木工工艺、电路设计和3D打印技术,经历了发现问题、信息收集、方案设计、设计制作、测试优化、展示评价等分项活动,对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各项技术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评价。

三、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经过前期对三视图和草图的学习,通过测绘、讨论和分析,学生能将设计的小风扇的三视图和草图绘制出来,而且设计的样式五花八门。能通过对三维软件的学习,将小风扇的三维图绘制出来,但是当对小风扇进行加工时,却因为设计的尺寸和样式的复杂性,不能很好地将作品打印出来。再加上3D打印出来的零部件有些许误差,设计的作品没有预留线路通道和螺丝装配孔等原因,小风扇的零部件不能进行装配成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跟学生进行分析、探讨,要合理地分析整个“工程”,落实到每节课堂。比如,要准确地量取风扇的扇叶等部件的尺寸,要注意预留小风扇导线的通道和所占用的空间,要考虑风扇外壳对风力的影响和产生的噪音,等等。在设计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设计图纸进行分析评价,和学生一起评选出小组内设计最好、最合理的图纸作为后续电脑三维制图的基础图纸。在电脑三维制图阶段,按小组进行绘制,要注意作品各部分连接和装配情况,为打印制作做准备。在打印制作阶段,小风扇零部件切片时,零部件打印摆放位置不一样,零部件的精度也会不一样。在后续的电路连接和装配环节,要注意焊接零部件的顺序和装配顺序。
 

我校创客中心有20台电脑、7台打印机,在小风扇的制作过程中只能按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为了很好地进行教学和制作作品,在项目实施之前就在各班招收部分学生进入3D打印社团,进行前期的三维制图软件和3D打印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在各班开展三维设计软件和3D打印教学。这样也培养了一批三维设计软件、3D打印操作熟练的学生,为后续的3D打印比赛人才选拔打下基础。
 

四、教师和学生的改变
 

之前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大多以理论为主,再加上学生对课程不重视等,课程实施压力很大。这让课程的“地位”越来越低,教师也容易自我怀疑,否定自己,否定科目。实施这些项目化实践课程以后,课程教学状况有明显的改变,课堂也活跃了很多。大多数学生下课以后都不愿离去,而且课后也来学习制作作品,部分学生更是利用三维设计、3D打印去设计班徽、打印零部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些改变都让教师和学生激情高昂。
 

通用技术核心素养的提出有效地指导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通用技术教师不会像以前那么迷茫。随着3D打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3D打印技术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可能会用到,是学生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一项技术。而普通初高中没有开设专门的3D打印课,所以将通用技术课程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使学生了解3D打印,并通过实践和制作落实通用技术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完美的结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