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我的运动手表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主讲人:陶愉钦 发布日期:2020-01-13 10:16:21 |
陶愉钦 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信息科技教师,科技教研组组长,科技总辅导员。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学员,普陀区优秀科技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信息学奥赛、上海市雏鹰杯乐高机器人竞赛、上海市手机应用设计竞赛、上海市单片机应用竞赛等活动,获得优异成绩。
教学背景 2012年谷歌眼镜的亮相,开启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热潮。目前看来,以手腕为支撑的手表、手环、腕带等产品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主流产品。 本案例以micro:bit为硬件载体,以MakeCode模块化编程软件为支撑,将程序设计应用到实物中。学生以运动手表为蓝本,思考并模仿实现其部分功能。本活动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模块化程序设计基础,并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描述加速度传感器、罗盘的作用;使用罗盘确定方向并用点阵屏显示;使用加速度传感器获取行走步数并做累计;使用MakeCode编辑器进行程序编写。 过程与方法 根据步骤图,尝试完成用布料制作表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开源硬件物化的过程,提升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关键硬件:micro:bit 开发板。 2.开发软件:MakeCode软件,使用在线平台makecode.microbit.org。
一、创设情境 教师播放可穿戴设备的图片和视频,引出本课的主题。 师:可穿戴设备是能够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饰上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运动手表、谷歌眼镜、可穿戴设备运动鞋,这些都是可穿戴设备。 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知道或使用过的可穿戴设备,并简单描述它的主要功能和使用体验。通过交流,让学生意识到可穿戴设备就在自己身边。
二、头脑风暴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运动手表,说一说“你心中最好的运动手表”。通过讨论,整理学生发言,将其作为金点子库记录。如运动手表的功能可以包括时钟、计步、指南针、温度计、电话、音乐播放等,运动手表的性能可以有小巧、结实、防水、表带时尚、可调节表带……教师归纳若干个待解决问题,从中挑选部分(计步、指南针)作为本节课解决的任务,余下的问题可作为课后探索任务。
教师组织学生测试micro:bit的罗盘和加速度传感器,了解使用方法,并尝试使用这两个传感器实现需要的功能。
1.探索指南针的使用 在“输入”模块中找到“指南针指向”指令,将该指令与“基本”模块中的“显示数字”指令结合,完成指南针功能,如图2。下载程序并运行,查看程序运行效果。 程序运行后,在5×5点阵屏上会实时显示数字,该数字表示了micro:bit主控板指示的方向,北、东、南、西数值分别为0、90、180、270。 2.探索加速度传感器的使用 在“输入”模块中找到“当振动……”指令,该指令在micro:bit主控板振动是触发运行。我们可以使用“变量”模块中的指令完成记录振动次数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当主控板开机时,必须将变量step赋初值为“0”,如图3。 程序运行后无效果,那是因为没有将变量step显示出来。接下来我们尝试将该变量显示在屏幕上。
4.拓展提升:将指南针改成箭头显示 在“基本”模块的“更多”中,找到“显示箭头”,如图5。 利用“逻辑”模块中的“如果为…则”“比较”和“布尔值(与)”,完成代码的逻辑结构,完整代码可参考图6。 5.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师: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这里确定的阈值是22,67,112,157,……,292,337呢?
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废旧的布料、双面胶、尼龙搭扣等材料做表带,能适合不同手腕粗细的用户佩戴,然后给micro:bit制作的运动手表装配上表带,做成“真正”的手表。学生制作的成品能佩戴在手上,实现课堂上预设的功能。 表带制作需要用到两种布料:内层需要较为牢固的牛仔布,可以用废旧牛仔裤;外层需要较为鲜艳的布料,可以使用废旧的T恤衫。此外,还需要有宽5cm的尼龙搭扣和5cm宽的布基双面胶以及尺、笔、剪刀。 具体制作步骤如下: 1.旧T恤剪下26cm×5cm的布料,旧牛仔布剪下22cm×5cm的布料; 2.牛仔布反面贴布基双面胶(可以先贴双面胶再剪下); 3.将micro:bit主控板放在布条上(有双面胶一面),距离左侧约7cm,连接电池盒并放到主控板右侧,导线粘在布上以保护它们,如图7; 4.将T恤布盖在电池盒上方,并盖住导线,将其贴到电池的末端,剪下多余的T恤布,如图8; 5.把T恤布粘在表带的另一边,剪下多余的T恤布; 6.剪下5cm×5cm的正方形尼龙环(勾和环),在其背后贴上布基双面胶; 7.将尼龙环粘在表带两端,注意一个贴正面,另一个贴反面。完成表带制作,如图9。 五、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介绍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由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对作品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作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六、拓展创新 作品展示交流后,给学生一些时间梳理设计思路、完善提升作品。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拓展要求供学生挑战,如显示温度、播放音乐等。
本节课从为学生创设可穿戴设备的情境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体验利用开源软件将运动手表创意物化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