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E教中国•本期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82期 总第5832期 2020年01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82期  下一期
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与智能技术的应用(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利民 发布日期:2020-01-13 10:09:03

智能教育的认识与特点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理念的现代化。在智能时代,人的因素在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很重要。谈到智能教育,作为典型颠覆性的科技代表,人工智能有望引领科技变革,并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产生深刻的影响。
 

教育也不例外。随着深度学习算法在语音和视觉识别上的不断突破,教育领域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重要的应用场所之一。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呈现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共创分享、自主操控等新的特点,教育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进行转变。


智能时代加速到来
 

我们国家近期发布的一系列规划、行动计划,包括《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及2019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都让我们开始思考:智能如何与教育深度融合?我们当前正在研制中国智能教育发展方案,针对未来十五年我国智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机制做出明确的要求和部署。这些会议的发布、文件的颁布时间间隔不断缩小,意味着人工智能时代在加快到来,人工智能和教育的融合正式开启。


人工智能的特点
 

智能教育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把人工智能和教育进行较好地融合?首先在规划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上,我们要清楚到底什么是智能教育。目前,人工智能呈现出更加智慧和普惠的特征:一是智慧特征。随着脑科学、认知科学和类脑计算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在感知、记忆、推理等方面的功能短板有望得到补齐,人与智能机器不仅可以在物理世界开展沟通对话,还可以在虚拟信息世界里实现高效互动,比如我国旷视科技人脸技术识别的准确率已经能够达到99.9%,超过人类肉眼的识别界限。二是普惠特征。人工智能成果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物理世界和虚拟信息世界,像谷歌、亚马逊、百度、微软、IBM等都推出了深度学习平台。
 

在智能时代,教育格局、学习模式和育人需求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教学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学校将由封闭走向更加开放,学习将由被动走向主动,学生将由知识获取走向全面发展。因其智慧性特征,我们要利用智能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构能力和合作精神,实现更加多元、更加精确的智能导学和评价,促进人的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因其普惠性特征,我们要充分利用智能教育帮助和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地落到实处。
 

智能教育的核心是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教育的内在品质,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
 

智能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在大数据储备和标准化方面还有待完善


有些全国教育数据互联互通的平台,因为数据的格式不同,所以无法联动使用,也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整合分析,产生“数据孤岛”效应,这就影响到教育标准化在教育领域的推广。


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上的更新还有待加快
 

人工智能正在将教师从简单、机械、烦琐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提升了知识传授的效率。但是,当前人工智能教育的众多产品和应用过于关注人工智能技术本身,而忽略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的与时俱进,技术并没有在学习者的能力培养和提升方面产生显著的效果。
 

这几年,技术发展很快,但是理念还没有完全跟上,所以在教育内容、方法上还要加强。我国现行学制是“六三三”,不管是信息爆炸、学习能力,还是人工智能助力教学,这些实际上都为我们提供了更好、更便捷、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对我们的教学学制、课堂模式都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例如在新的人工智能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应将专注力放在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重塑和再造教育的组织模式和服务模式上,完成之前传统教育想做而做不到也做不好的事情。教育的重心将从培养学生掌握低阶认知技能向培养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转化,即向创新能力转变,从标准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这是人工智能可以做到的。学习的重心也将从传统的一次性学历教育向分层学习转变。


教师队伍的角色转变和人才储备还有待提升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不得不从“国培计划”里单独安排一段时间为偏远贫困地区教师进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关培训。下一步,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师队伍在教学理念和技能上都要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智能教育的应用范围和作用还有待拓展
 

智能教育的应用和发展是今后的关键所在,同时,智能教育的应用与发展更是教育界关注的核心所在。
 

推进教育均衡,提高教育质量
 

是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来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的确,智能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教育均衡发展中的缺失环节。
 

如何缓解贫困地区师资短缺、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其实,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已经能初步解决。例如我之前在安徽看到的同步课堂,两个课堂一个在城市一个在农村,教师做到了同步教学,学生则能通过远程教育完成课堂任务。
 

从智能教育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看,人工智能将赋能教师,改变教师角色,促进教学模式向知识建构转变,有效缓解师资短缺和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教师可以借助智能手段帮助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将赋能学校,改变办学形态,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校服务水平,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人工智能将赋能教育治理,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资源配置的精准化,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服务体系。
 

推动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智能技术打破资源限制,如采用双师课堂,加强智能教育公共基础环境建设,进行数据分析与教育治理,等等;二是通过智能技术降低教师负担;三是通过智能技术助力个性化培养,使得我们的教育以学生为主,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进度与模式。
 

从以上几个方面看,人工智能能够引发学制变革与组织架构的思考,教师将从烦琐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思考和承担更高层次的工作,教育将更加回归教育本源,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个性化培养,个性化学习逐步成为主旋律。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在提升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需要教育超前质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智能技术不只是一种工具,还是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动力和现实路径。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稳步推进智能技术和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智能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根据第二届中国智能教育大会专家报告整理,有删节)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