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E教江苏•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81期 总第5827期 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81期  下一期
浅谈信息技术对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影响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洋口幼儿园 张冬松 发布日期:2019-12-30 16:21:25

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可以说,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一般会采用幻灯、实物投影仪、电视、录音、录像、计算机、电动教学模型等教具,以增进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本文所指的信息技术,是指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在内的所有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的总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教学中,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发挥出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信息技术能促进幼儿发展和提高幼儿园课堂教学效率,拓宽幼儿的知识面,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当然,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还得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要明确使用信息技术是手段而非目的,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并不是要把每堂课都上成信息技术课,而要合理配置信息技术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信息化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产物,人类的教学活动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同时,也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信息技术在促进幼儿发展和提高幼儿园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1.信息技术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活动是枯燥的,单纯地用符号跟幼儿交流很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了让幼儿愿意学,学得轻松,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信息技术。比如在幼儿园数学活动“分析图形特征”中,需要判断图形的大小、颜色和形状三个特征,我根据本次活动的要求制作了smart课件。我先将多个不同大小、颜色和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作为表格的第一列,然后第二和第三列分别是大小标记,第四到第七列分别是四种颜色标记,第八到第十二列是五个形状标记。
 

活动开始后,幼儿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依次对各个图形的三种特征进行选择,全部选择完成后,所有图形的特征一目了然。电子白板的运用给幼儿提供了直观感知和实际操作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兴趣,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整个活动过程很流畅。操作任务完成后,我继续利用电子白板引导幼儿对照表格用语言表述图形特征,比如:大的红色的三角形、小的蓝色的圆形、小的黄色的梯形等。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幼儿充分感知与比较图形特征并用有声的语言训练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2.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能建立形象直观的影像,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直觉行动思维又称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是最低水平的思维。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3~4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这种最低层次的思维既离不开自己的感觉也离不开自己的行动,思维伴随动作,动作停止,思维也就停止了。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所进行的思维,它是3~6岁儿童的主要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具有形象性和认识事物属性的特点,它在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是对前一阶段思维水平的提升,又为后一阶段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三个阶段的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抽象的概念为模式的思维,而概念的建立必须以前一阶段的形象为基础。
 

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帮助幼儿建立直观影像不仅遵循了幼儿的客观认知规律,而且对幼儿今后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积累经验,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1.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能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快速有效地积累经验


客观世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人靠眼、耳、舌、鼻、皮肤等各种感官收集信息,其中“信息的百分之八十靠视觉获得”的观点已成共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实现经验的快速积累。


学习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书本、电视、网络等载体或媒体间接地获得知识,即间接经验。人类已进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通过实践获得经验的方式远远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我们经常能从孩子那里得到惊喜,有时候孩子知道的东西就连家长和教师都不一定知道,作为客观世界的一部分,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都是孩子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


在“动物是怎样过冬的”科学活动中,我给幼儿播放了网上下载的视频,视频有图像也有解说词,还有好听的背景音乐,它完整地展现了动物过冬的几种方法:躲藏、冬眠、迁徙、换毛。极佳的视听效果使得幼儿学得专注、理解得深刻、记得牢靠,这是传统的图片教学所无法实现的。
 

2.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丰富幼儿感性认识,开发右脑潜能


右脑储存的信息量是左脑的10万倍,同时,人类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 3~7岁是右脑高度发展的阶段。右脑是通过图像思考的半球,即所谓的“图像脑”,不管是语言、文字还是气味,右脑在分析时全部转化为图像,右脑将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事物全部转化为图像进行思考和记忆。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博士的研究表明:左脑是普通脑,右脑是天才脑,天才与普通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天才在有意无意中很好地开发和利用了右脑。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可以让知识变得“可视化”,开启右脑的图像阅读功能,让右脑超高速地输入信息,充分训练右脑的影像记忆功能。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一)运用信息技术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下论述:“未来的教育=人脑+电脑+网络。”邓小平也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与时俱,进就必须将教育科学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呈现出蓬勃生机。我国的信息技术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幸运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开始重视教育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20年代,幻灯介入教学领域;30年代的有声电影和录音成为进入教学领域的新媒体;50年代有电视,70年代有录像、计算机,自此,信息技术进入系统发展阶段。最近几年,国内悄然兴起了一股电子白板热,交互式电子白板成了各级各类教学机构的新宠。通过电子白板、电脑、投影仪组合增加教学的视觉效果,为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技术基础。
 

(二)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能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传统教学基本功一般包括弹、唱、跳、画、说、教学设计等六项,但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组织好一堂教学活动还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幼儿园课程可大致分为五大领域,即语言、艺术、科学、社会、健康,虽然幼儿园教学不分科,但每一堂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所侧重,而且一般都会融入信息技术。比如在语言活动中,声情并茂的故事表演需要配上优美的音乐;美术活动中将幼儿的作品拍摄下来当堂展评会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科学活动中,借助多媒体或电视录像可以将深奥的科学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利用无线同屏软件mirrorop将活动过程同步呈现到大屏幕上,让参与活动的每一个人都能观看到活动的每一个细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实现了教育信息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即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教师掌握了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就是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制作课件、交流教育心得、共享资源,幼儿教师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过程中能不断获得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知识结构,更好地实现终身教育。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中,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当成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课堂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构成要素。优化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手段和方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方法一般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实施的步骤,是对任务本身的认识和理解,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而从马克思对劳动手段的分析可知,手段是以实体形式存在的,一般指完成某件任务而使用的工具,是人体器官的延伸,现在也可以叫做硬件或硬设备,是解决用什么做的问题。某些文献将教学方法包含于教学手段中,认为手段就是实现目的的措施和方法,这也是正确的,这是对“手段”广义概念的理解。
 

为了能更清楚地说明信息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笔者在这里对教学手段的概念进行了必要的界定和细化,本文指硬件设备。
 

(一)内容决定形式,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
 

凡是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都可以称为信息化教学,比如使用录音器材、幻灯、实物投影仪、电视机、计算机的教学活动。不必把每堂课都变成现代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要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过多地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有时反而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降低课堂效率。
一般来说,教材中都有配套的教学挂图,大班社会活动“聪明的中国人”的配套教学挂图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过教师的讲解和幼儿的观察以后,幼儿就能对四大发明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有的教师喜欢给幼儿讲很多关于四大发明的应用和发明历史,甚至整堂课都让幼儿观看故事视频,美其名曰培养爱国情感,其实这并不可取。幼儿对高深的科学技术不一定理解得透彻,知识是有层次的,大班的幼儿只要了解四大发明有哪些、有什么用、是哪国人发明的就行了,这足以激发幼儿的爱国热情。一堂课的时间有限,绝不能本末倒置,否则不仅幼儿接受不了,而且也会偏离社会活动教学目标。
 

(二)合理配置设备资源,做到物尽其用


有的时候,我们只需要一段录音,那就没有必要播放视频;而播放一段视频只需要一台DVD和电视机时,那就没有必要大张旗鼓地把液晶投影仪、计算机、大屏幕、音箱等多媒体设备一股脑地全搬出来。不是不可以,而是没有必要,杀鸡焉用牛刀?更多的力气完全可以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


(三)选择信息技术设备需要处理好“谁用”的问题
 

一般来说,电教设备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具,也是学生的学具。在数学活动“圈里圈外”中,为了让幼儿深刻理解集合和子集的关系,我让幼儿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操作,手脑并用,既形象直观又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为什么不选择PC+电视机组合让幼儿操作计算机键盘和鼠标呢?那是因为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操作方法与PC+电视机组合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用的是大肌肉,后者用的是小肌肉,幼儿的小肌肉不发达,对幼儿来说,使用电子白板更方便、更有趣。


(四)要处理好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虽然信息技术教学在激发幼儿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难点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教学艺术绝不等同于信息技术教学,使用信息化教学要有一个“度”,要给幼儿讨论、练习、创造的机会。教师也不能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手段,该动嘴“讲”时要“讲”,该动手“做”时要“做”,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教育信息化是科学技术与教育活动相结合的产物,人类的教育活动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合理地使用信息化手段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同时,也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