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淇水滺滺 谁在歌唱——记鹤壁市淇县优秀教师宋新君、李艳奎、刘克旺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楠 杨志强 发布日期:2019-12-16 13:59:43 |
编者按:“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经》如此描述充满诗情画意的古老“史河、诗河、文化河”淇水。2019年深秋,本报采编走进鹤壁市淇县,它是中国千年古县,古称“朝歌”“殷国”“雅歌”“临淇”。在这里,我们沐浴《诗经》氤氲,追访教师楷模! 宋新君:用青春和热血,诠释“教师”内涵 宋新君:鹤壁市淇县第五中学思政教师、业务副校长,曾获“鹤壁市师德标兵”“鹤壁市三八红旗标兵”称号,并入选“鹤壁好人馆”,2019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 “她呀,一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说起宋新君,鹤壁市淇县第五中学语文教师冯海英抹起了眼泪,“就说这学期吧,从2019年9月到现在,她的左腿三次受伤。其中一次,她实在走不成路了,让我去买创可贴。我撩起她的裤管一看,膝盖下方严重淤血导致化脓溃烂。我说:‘都化脓了,快去医院看看吧!’她却摆摆手说:‘没事,没事,还有好多工作要做呢,再等等吧……’” 那一刻,我们震惊了:这个教师,到底是怎样的人?
在淇县第五中学,宋新君是“元老”。她先教英语,再教思政,迄今已有二十八年教龄了。 2014年,宋新君被提拔为业务副校长。她创新方式方法,制订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积极工作氛围。她对口淇县教育局师训科,努力搭建平台,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培训。她还主导开展校级优质课评选——每学期,淇县第五中学六个教研组都会通过评课、说课、听课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宋新君的亲力亲为下,淇县第五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评估中屡获第一,多次获得鹤壁市教体局“教学教研先进集体”称号,2018年还被评为“河南省语言文字规范示范学校”。 2 二十八年如一日,宋新君把平凡、简单的教师工作重复做,把重复的教育教学工作用心做。 在淇县第五中学,我们找到两名学生,询问他们对宋新君的认识和看法。 九(1)班的王智卉说:“七、八年级时,宋校长教我们政治课。她不仅教我们课本知识,还教我们怎样待人处事。宋校长赏罚分明,我们有小组积分制度和个人积分制度,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课后认真做作业都能获得积分,谁积分靠前,就能拿到她自掏腰包购买的奖品……” 九(7)班的臧紫晗说:“我们特别喜欢宋校长。每天早上,她都会早早起床从位于老校区的家里赶过来,陪我们一起参加六点的晨练。她这种坚持和我们在一起的精神让我特别感动。” 3 从淇县第五中学校长于彩霞口中,我们听得了一些关于宋新君的“陈年旧事”:早年,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她多次推迟婚期,最后把婚礼定在了元旦;女儿尚幼时,她为了照顾住校学生,毅然搬进了学校宿舍,疏忽了对女儿的看护和照顾…… 几年前,宋新君班里有个叫刘文晶的学生,家中突遭重大变故,面临辍学。宋新君采购了生活用品登门家访,临走时还留下了200元现金。在她的鼓励和资助下,刘文晶重返学校继续读书。后来,刘文晶考上了淇县一中(高中。编者注)。宋新君为刘文晶交齐学费并按月支付生活费,一直资助到他高中毕业考上海南农业大学。刘文晶前往海南农业大学报到时,宋新君还给他买了毛巾被和日常用品,并偷偷往他包里塞了2000元钱。现在,每年春节,刘文晶都会来给宋新君拜年,而宋新君总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刘文晶发压岁钱。 古人云:“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宋新君用自己的青春诠释了“教师”二字,用青春丈量了师德的厚度。 李艳奎:遇到“好老师”,成为“好老师”
午后一点多,我们走进鹤壁市淇县庙口镇第二初级中学时,远远看到一排女生披头散发地背身站立在一间教室外的屋檐下。 我们心里一紧,赶紧问:“这是什么情况?”淇县庙口镇第二初级中学校长关金如笑道:“这都是艳奎同志班里的学生。他怕她们受凉,就让她们站出来晒晒太阳……”原来,这些女生刚洗过头发,李艳奎担心她们直接坐进阴凉的教室里会受凉,就“勒令”她们出来晒一晒头发。 我们都笑开了:这个李艳奎,还真是有心啊! 1 2006年,李艳奎还是一名初三学生。 盛夏,教室里既没空调也没电扇,闷热得像蒸笼。李艳奎的班主任花玉君穿着短袖、大裤衩和拖鞋,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左手拿粉笔板书,右手不停地拿手帕抹脸上的汗水……这一幕,给李艳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以往在书本中看到的教师形象都是端庄斯文的,和我们花老师完全不一样。他朴实的着装和举止,就像深深爱着我们的父母一样,让人亲近。” 在此之前,2003年春夏之际,李艳奎的班主任朱晓芳戴着口罩讲解“非典”预防知识和进行心理疏导,让李艳奎记忆深刻。他说:“正是有了朱老师的讲解和疏导,我们才慢慢克服心底‘世界末日’的恐惧。” 2
在操场上,我们遇到了两名九(2)班的学生——秦玉浈和杨笑。秦玉浈是留守儿童,她跟着伯父一起生活。秦玉浈说:“我生病了,李班(即班主任,学生对李艳奎的爱称。编者注)会带我去看病。李班去新区办事时,总会给我们捎买各种生活用品。我们大家都说,李班就像‘半个父母’一样。”杨笑说:“我和李班很有‘缘分’。此前,他教过我姐姐。听我姐说,李班和学生处得像朋友,每年冬至还会和大家一起包饺子吃……” 常添祥是李艳奎教过的2018年毕业班学生。有一次,常添祥突生疾病,李艳奎跑前跑后照顾。对此,常添祥的妈妈说:“这就是好教师啊,把家长该做的都做了。”这话,一直在庙口镇第二初级中学传颂。
对同事,李艳奎也是一副热心肠。 姜林执教化学,在家里和李艳奎是邻居。他父母年纪大了,农忙时姜林要帮着干农活,李艳奎二话不说跟着就忙乎,俨然就是姜家的儿子。
刘克旺:二十二年坚守,一人“分饰多角” 刘克旺:鹤壁市淇县黄洞乡初级中学英语教师,恪守育人信念,践行教学实践,曾获“淇县优秀教师”“鹤壁市优秀教师”称号,2019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 一走进鹤壁市淇县黄洞乡初级中学校门,校长庞雪海就如数家珍般向我们谈起刘克旺来:“刘克旺可是个‘能人’,在这所山村学校,他默默坚守了二十二年;他教的是英语,但他的英语全是自学;他的手头常备着针、线、布、拉链、扣子,随时为学生缝补衣服……他一个大老爷们,能做到这一步着实难得哇!” 1 在黄洞乡初级中学,刘克旺教了二十二年英语,当了十几年班主任。 早上,他陪学生一起晨练;晚上,他陪学生一起夜读;春天,他上山挖蒲公英、柴胡,洗净、晾晒,留作夏秋冬时给学生熬煮水喝;冬天,遇下雨下雪天,他打电话让离校远的学生留在家中,自己赶过去“一对一”讲课……
黄洞乡初级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周边村庄的留守儿童。对待他们,刘克旺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不分彼此、一视同仁。 闫文杰的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乡,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刘克旺多次找到闫文杰,抚慰、补课、谈心、开导,令闫文杰慢慢走出困境。后来,闫文杰以优异成绩考入淇县一中(高中。编者注)。 付稼祥学习成绩不错,由于家境不好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他很害怕别人看不起他。刘克旺找到付稼祥,给他做心理疏导,为他讲名人故事。2018年,付稼祥一举考进鹤壁高中宏志班。 郭文标是八(1)班的学生。他腿脚不便,家离学校有七八公里远,遇有刮风下雨,就无法准时赶到学校上课。刘克旺就“送课到家”“一对一”教学。
黄洞乡初级中学教师白素媛说:“我们每周一早上来,周五晚上走。学校周边也没有什么娱乐设施,年轻教师晚上吃完饭无事可做,就想到周边走走看看,但又特别害怕走山路。这个时候,大家就会第一时间想到刘克旺。而他每次总是毫不犹豫地满口答应。今天陪这几个人去,明天陪那几个人去,一路充当‘贴身保镖’。” 而平日里,哪位教师的办公室或宿舍出现问题,比如电线短路、墙缝透风等,也都会首先想到刘克旺,然后找他过来帮忙解决。在整个黄洞乡初级中学,刘克旺的人缘特别好,就连每年新来的教师,在一个星期内最先熟悉的人肯定是他。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