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我们的“贴心校长”——记鹤壁市淇县大洼中心小学校长闫乃峰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楠 杨志强 发布日期:2019-12-02 13:26:20 |
2010年9月,他走上了大洼中心小学校长岗位。在这所地处山区丘陵区的乡村学校,他以“让教师幸福地工作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为理念,办出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特色。他就是鹤壁市淇县大洼中心小学校长闫乃峰。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学校建设的“守护人” 刚进入大洼中心小学校园,我们就被优美的旋律吸引。循声望去,只见许多学生正排列着整齐的方队,在操场上跟随音乐做着课间操。
从2003年至今,闫乃峰一直执教数学课,也从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他从实践中获得一手资料,参与进行“现在教育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研讨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得到了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肯定。他从细节入手,带领全体教师风雨兼程,办出了寄宿制学校特色。他说:“在山区小学,教师的流动性相对较大。作为校长,首先要以身作则,给教师做好榜样。在乡村做教育,既要坚持,更要细致,如此才能赢得家长的认可。我既然守着这个地方,就要把它守好。” 大洼中心小学以“开发潜能 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直至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在闫乃峰的引导下,学校坚持“品牌、质量、服务”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教育质量树立口碑形象,赢得了周围各村的广泛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 经过几年锤炼,大洼中心小学先后被评为“淇县文明单位”“淇县教育质量先进单位”“淇县平安校园”“鹤壁市师德师风先进学校”“鹤壁市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项目先进单位”,学校的各项工作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搭建平台,成就优秀教师,工作中的“领路人” 在大洼中心小学,闫乃峰是领路人。在教课和治校之余,他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竭力给教师搭建平台,让教师在历练中成长、进步。
走访中我们了解到,闫乃峰长年坚持三个“常请”:一是常请教研部门听课并指导教学,借力锻炼、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二是常请教师外出学习,让教师拓宽视野,获得前沿教学技术;三是常请教师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丰富自己。近几年来,大洼中心小学先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张瑞芳被评为“淇县优秀教师”“淇县师德标兵”;王莎莎曾主持绘本教学全乡观摩,她也被评为“淇县优秀教师”;李广洲被评为“淇县优秀教师”“淇县优秀班主任”。 关心他人,严以律己,生活中的“贴心人” 2010年,为了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形式,大洼中心小学进行“四校整合”。在淇县教育局统一指导下,大洼中心小学领导班子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所有就读学生的家庭情况。闫乃峰说:“这里的学生大多在山区被爷爷奶奶带大,父母不在身边,教师的教导就变得格外重要。作为教师,当时就想着怎么样把工作做好,我能做的就是多陪陪学生。” 最初的两个多月里,闫乃峰天天忙得找不着北。原来,“四校整合”后,另外三所学校的学生都要集中到大洼中心小学就读。因为离家远,学生们需要住校,但一年级的学生就成了“老大难”。初次离开父母,这些“老大难”学生哭闹不停,闫乃峰就带着值班教师抱着这个哄着那个,直到一个个慢慢沉沉睡去,才坐下来喘口气,顺带喝口水润润早已冒烟的嗓子。夜晚照顾学生,白天要给学生上课,闫乃峰笑着说:“那时候,我真切感受到教师们的团结。如果当时没有他们,我们就走不到今天……”
在就餐上,学校值勤教师统一把饭菜盛好放在桌上,学生由班主任带领进入餐厅固定位置就餐。夏季早做饭,确保不吃热烫饭;冬季晚做饭,确保不吃冷凉饭。从健康和营养层面改进饭菜种类,确保每周五天饭菜不重复。 管理上,由学校主导成立了家委会,邀请每个村三个代表(村长、支书、家长代表)参与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比如商量饭菜价格、讨论饭菜品类等。经过一段时间运营,家长对学校的管理非常认可。
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人人信服的制度——制度就是红线,红线面前人人平等。闫乃峰严以律己,率先垂范,师生跟进,集体共荣。具体工作以人为本,关心关爱教师,遇事共商,事必躬亲,时刻把教师冷暖挂机心头,被教师们誉为“贴心校长”。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