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浅谈微课与小学作文个性化教学的有机融合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德州市陵城区实验小学 冯志军 发布日期:2019-11-18 15:26:46 |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作文教学中运用科技教育手段,必然会使作文教学焕发新的生机。微课是信息技术中一项先进的教学手段,因此,学校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微课设计理念介入到作文教学中,改变原有作文教学模式,将微课设计理念与作文课程教学进行了有机融合。 一、理念篇 所谓微课,就是教师将学习内容录制成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来完成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帮助和同伴的协作下完成知识的内化,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顺序形成微课。
基于微课设计理念的小学作文设计,就是把作文教学的内容(教学情景创设、教学目标、写作技巧、写作训练、写作内容等)制成微课,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视频,去生活、大自然中观察、体验,搜集素材,写出文章。在课堂上,学生则是在教师的帮助和同伴的协助下对作品进行赏评,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欣赏水平。 二、实践篇 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写作文,主要是因为作文本身比较难,它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再就是学生没有素材,导致学生写作文犹如挤牙膏一样不顺畅,写出的作文出现模式化、空洞化、成人化的现象。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视野无法拓宽,思维也无法发展,表达乐趣与欲望自然随之递减,我们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把微课与作文教学进行整合,确定了微课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精心备课、制作微课——学生观看微课、观察体验、搜集素材、创作表达——师生交流、赏评修改、二次作文。 1.精心备课,制作微课
3.师生交流,赏评修改,二次作文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要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步。观察是否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因此很多小学生虽然置身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之中,却对发生在身边的人、事和景缺乏细致的观察,难以发现其间的内在联系,以至于写作文时出现条理混乱、重点不突出、文章枯燥乏味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而微课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教师利用微课能反复回放、定格特写的特点,把图中的事物作由小及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表象到本质的处理,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让学生在感知素材的同时掌握观察的方法和顺序,逐步做到观察有序而细致。
教师要制作出好的微课视频,必须掌握一系列的信息技术,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自觉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掌握一定的网络基本知识和网络使用技能,才能真正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好网络资源,还要关注生活中的事物,从身边的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让作文教学既要现代化,也要生活化。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