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区域教育信息化典型学校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9-10-21 09:47:31 |
STEAM教育助力学生成长
教育的任务不是把学生修剪得整齐划一,而是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宜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所需的养分,而教育信息化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武陵一小以“让美好相遇”统领学校文化,积极推进STEAM教育,以科技立校,用课程领航,与文明同行,将艺体见长,用七彩的活动引领学生自由、主动、快乐地成长,最终遇见更好的自己。 常德市武陵区第一小学校长
自2016年以来,常德市武陵区第一小学以科技为特色,大力发展STEAM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无人车、计算机编程、机器人、3D打印等“美创课程”全面进入学校课堂。 2019年秋季,学校开发了智慧校园系统,建成“未来教室”42间,科技活动室、VR教室等3间。此外,学校美术室、音乐室、科学室、电脑室、劳技室、国学室、小社团室、会议室等均配备了最新的信息化设施设备。同时,学校被湖南省教育厅选定为全省教育信息化创新试点学校。 创客教育开启知识新天地。2016年5月,学校创建了第一间无人车教室。无人车的拼装时间从刚开始的40多分钟到后面的3分多钟,一点一滴记录着学生的成长。学校举行了首届“FEG智能无人车”观摩赛,并全程进行网络直播,当天点击量达到了20万次。同年,学校成为湖南省首批创客教育示范基地。2019年,学校成为湖南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 未来课堂引领教学改革。学校把平板教学引进课堂,以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撑,通过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课堂互动模式,开启了学校的“未来课堂时代”。 培训教研促进专业成长。为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学校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主题活动,选派李徽、黄爱琳、徐英、杨红、曾慧英、彭慧芳等信息组教师外出参加“无人车项目培训”“未来课堂技能培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培训”“3D打印培训”“科技辅导员培训”“创客教育教师培训”等。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微课大赛活动,积极上传课件制作、电教论文和教学感想。杨红老师获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二等奖。校长谢英主持的湖南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创客教育”的子课题正在研究中,谢英主持的省级专项课题“区域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有效应用研究”已顺利结题。信息教师李徽主持的省级课题“小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已经立项。 现今,学校拥有一流的智慧教室、校园电视台、主控室、闭路电视网、数字化广播系统、智慧图书室、智慧书法室等。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促使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信息化时代已向我们走来,顺应时代的发展,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势在必行。
北正街恒大华府小学秉承“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世界公民”的办学理念,推进教育信息化,打造智慧校园,构建智慧学习空间,努力将学生培养成独立的思想者、积极的实践者、勇敢的创新者。 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一直秉承“会用、用好、用新”的理念,对教师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各类信息化培训,如希沃白板、企业微信、乐教乐学平台等应用培训。通过培训,全体教师均熟练掌握了各类信息化教学助手与平台,丰富了课堂的内容与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学校管理方面,学校推进实行企业微信管理,运用公告、考勤、请假、审批、汇报、报销等OA功能,大大节省了审批时间,提高了行政效率。此外,学校还积极实行“汇报”制,在校长的带动下,校委会成员每天通过企业微信进行工作汇报与交流,行政中层至少每周一次汇报,并在所有教师中推行。经粗略统计,2018年下学期,校委会成员的日报合计高达20万字,很好地提高了团队凝聚力。 在家校共育方面,学校启用了集教学工具、教学资源、家校共育、在线交流、趣味学习于一体的乐教乐学平台。家长可通过平台参与学校的各种线上活动,如观看会议、展示课等直播。家长还可登录班级空间零距离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与教师及校长进行沟通交流,真正架起了家校互通的桥梁。 北正街恒大华府小学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创新,勇于改革,使信息化教育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及家校共育等各方面的工作融为一体,教育信息化事业正煜煜生辉。
在信息时代,信息化教学是一种必要和趋势,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教学提升了课堂效率,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用最实用的设备,花最有效的经费,做最多有益于教育教学的工作,是丹洲乡中小信息化发展的宗旨。
常德市武陵区丹洲乡中心小学把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作为学校发展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坚持发展网络联校,充分利用二维码、微课、直播平台等践行“生活即教育”的办学理念。 网络联校缩小城乡差距。在武陵区教育局的大力投入下,学校和丹洲乡泽远小学、太平小学、坪湖小学三所村小搭建了1000兆骨干宽带光纤,结成了网络联校,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四所学校均建设了具有交互功能的录播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和数字广播。同时,各校引进了“希沃授课助手”,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便捷。 培训打造优质队伍。近年来,学校选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各类培训,邀请省市电教专家来校为教师讲座、现场指导。学校还通过校本培训的方式对四校教师进行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使全体教师熟悉并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出了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能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互联网+”教师队伍。 微课提高课堂效率。学校通过课题“利用微课促进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自创、开发了大量微课,并在课堂中广泛应用,形成常态。学校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课堂的“五环式”教学模式,为一些课堂教学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提供了学习范例,也提升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学校将这些资源同步乐教乐学平台,供学生进行“二次学习”,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 直播平台助力家校共育。学校配备了“云犀”直播平台,定期开展家长课堂和学校重大活动直播。直播中,家长们见证了学校新的家长委员会成立,家委会对“支持学校好”“教育智慧好”“亲子关系好”三好家长进行表彰,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为提高家校共育的效果,学校利用微信平台、乐教乐学平台定期开展家长课堂、推送家教文章,指导家长接受科学的育儿观念,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