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4:E教山东·课堂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74期 总第5788期 2019年09月2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74期  下一期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临沂市平邑县白彦镇中心小学 徐艳 沈永 发布日期:2019-09-23 13:27:17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最有前途、令人振奋的发展领域。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高度集成性、良好的交互性、信息容量大、反馈及时等特点,将多种信息同时或交替作用于学习者感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使学习更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活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我们作为基础教育一线上的教师,也要不断地探索多媒体对现代化教育的促进作用,逐步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及数学教学中的积极应用。
 

一、教学“抽象”变 “形象”,形象展示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借助计算机,演示各种静态和动态的数学过程,通过声形直观显示,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如六年级数学的立体几何,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通过繁琐而抽象的语言来讲解,以及把几何体单一的表示出来,有时既要讲解又要画图,甚至是一堂课只讲了一道题,而学生又往往无法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和宏观的概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然而通过演示,对各种柱体、锥体、球体的认识,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就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必要的解说和优美音乐,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多媒体的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制作每一节的教具时,难度大,时间有限,利用多媒体课件可改善这一现状,从而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减轻教师的体力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新研究,同时让学生在交互、动态的网络环境下学习,通过多媒体交互反馈,使学生深刻理解,易于掌握且不易遗忘。


二、多媒体情境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其它学科的知识。比如《动物过冬》《蟋蟀的住宅》等讲的是动物的世界;《植物妈妈》讲的是种子的传播;《蝙蝠和雷达》讲的是仿生学;《黄河象》《琥珀》讲的是化石的形成;《黄河是怎样变成的》讲的是环境的保护;《将相和》《草船借箭》《田忌赛马》讲的是历史故事。但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因此往往对小语教材中课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似懂非懂。这时,我们需要借助多媒体,挖掘海量信息,丰富学生感知,拓宽学生生活见闻,更好地理解品味课文。
 

三、运用多媒体与生互动,完善教学效果


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时,要综合考虑如何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组合功能,灵活地调用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信息,强化人机之间的交互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通过教育技术的模拟直观,能激起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们受到深刻的教育。但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是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教学的。相信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更应该合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地服务于教学,实现双赢。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