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E教湖南·E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74期 总第5788期 2019年09月2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74期  下一期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郴州市第四十二完全小学 周丽芳 发布日期:2019-09-23 13:22:06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早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郴州市第四十二完全小学积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所有教室均按标准配备一体机和投影仪,校园网络覆盖全校。有了这些硬件设施的支撑,我们一线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普遍认为做计算题是最枯燥乏味的,因而缺乏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仅仅依托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常常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很自然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法”这一课时,我在讲述完算理后,通常会借助堂堂网上的游戏口算来巩固算理教学。通过屏幕呈现动态的游乐场情境:天空飘着形状多样的气球,气球上有很多口算题。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在学生逐一给出正确回答的同时会响起语音“恭喜你答对了”,气球随之自然爆炸消失。然后,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让学生口述算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样充满了趣味性的游戏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点,乐在其中,就更愿意主动学习,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现在小学阶段每学期教学内容中都有几何图形知识,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才能扎实掌握相关知识。而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强,空间想象能力较弱,这无疑成了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小学几何图形的传统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五年级所要教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这一知识点就比较抽象。课前,我收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各种展开图的动画。在课堂教学时,打开动画,反复演示:长方体——展开图——长方体。等到学生对立体到平面的转换有了初步认识后,再让他们用小字本上的方格剪出展开图,然后折成长方体。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就轻松掌握了这一课的知识。而在教学三年级的“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点时,很多学生对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这四个单位比较模糊。为此,我在课前通过互联网收集不同大小的、学生熟悉的身边物体的图片。先按同样的比例展示1平方分米、1平方米、1公顷和1平方千米这四种面积单位的图片,再选取学生熟悉的课桌、黑板、电脑屏幕、茶几、门等比较平方分米和平方米,选取学校、超市、郴州市地图、长沙市、高铁站等比较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变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师生、生生互动
 

以前,教师常常需要花很多时间在板书要点上,而现在教室都有信息设备就很节省时间,教师提前做好课件,上课的时候直接打开使用。这样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辅导学生,对学生普遍没掌握的知识,可以多展示些类似的题型,给学生强化练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数学课上随教随练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借助希沃助手,在点评学生作业时,可以直接手机拍照,然后同步到电脑,这样下面的学生都能看到,且一目了然。对于易错的地方,也可以拍照上传,提醒其他学生注意。同时,也可以实时进行作业的对比,便于学生纠错。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信息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对教师而言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应紧随教育信息化推行的步伐,不断求索,不断提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