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E教江苏·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74期 总第5788期 2019年09月2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74期  下一期
渗透唯物主义思想 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宿迁市泗洪县归仁中学 卢明汉 发布日期:2019-09-23 11:40:40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是辩证思维存在的基石。辩证思维便是反映客观事物存在及其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规律性的理解认知,也是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进行观察与分析事物,遵循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方法。
 

在辩证思维的运用下,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因素,还要看到事物的反面因素。对中学生来说,不仅要能够看到事物的积极因素,还要能够发现事物的消极因素,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学会从多视角思考问题,从而不断提升辩证思维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好中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呢?
 

一、以课堂为阵地,感知辩证思维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能够体现辩证思维的学习素材比比皆是,为培养中学生思辨能力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例如,教学七年级课本中“享受学习”部分的“快乐也有辛苦”一课,就能明显体现出“事物具备客观存在的两面性”这一观点。基于中学生面临相当重的课业负担,他们对学业往往只感受到了苦,没有感受到甜,而这种直接体验往往会导致他们认知的片面性。此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避免片面地看待问题,促进学生明白苦尽甘来的道理,让学生真正能够从苦中获得甜的感知。这样学生便能够懂得:只有经历辛苦的学习,才能收获更多的学习成果,从而从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
 

其实,事物所具备的两面性也会随着质变与量变而相互转化,学习同样如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快乐也有辛苦”这一知识的过程,便是渗透辩证思维的过程。在讲课中,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地问:“是否我们以后离开了学校,就不用学习了?”学生也能轻松地给出答案:“学习没有终点,需要终身学习。”此时,教师就可以抓住契机,进行点拨,使学生明白——看待问题不能局限于当下,我们要能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与问题。这样,便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


再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八课中所探讨的问题“生命可以永恒吗”,学生不容置疑地说:“不可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学生的认知与理解能力都还有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如果生命不是永恒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能一直延续至今”,此时,学生的思维便被打开,也就会从人类生命的延续角度来思考生命的永恒问题。
 

在以上这些问题的探讨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充裕的时间来思考交流、辩论。经过教师层层递进式的引导,学生的辩证思维逐渐打开,可以更好地从多角度来分析与理解问题,从而促进了他们辩证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要能够抓住契机,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辩证思维,促进学生从单项思维向多角度思维转变,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生活为基础,理解辩证思维
 

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能够选取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进行教学,突出教材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辩证思维。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实际问题进行提炼,使其更具典型性与教育意义,从而避免空洞的说教。
 

例如,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网上交友新空间”时,学生都会网络聊天,知道聊天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但是对网络交友危害性的认识却不够深刻。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网络交友的双面性,笔者精心为学生选取了他们自己经历过的一个个生活案例:王芳说自己的胆子很小,自从学会网上聊天,自己变得开朗了,也乐意与他人交谈了;刘海洋说自己自从迷上了网络聊天,就不想学习了,功课也落下了很多;张宇说自己常常和网友聊天,最近网友约见面,正犹豫不决呢……还有很多其他学生都与大家共同分享了自己网络交友的经历,教师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交流、辩论。由此,学生既看到了网络交友的好处,也发现了它的害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想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从而得出了要健康、文明上网的结论。
 

三、以问题为中心,提升辩证思维


初中学生大多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他们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此时,教师就要能够围绕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情境,来让学生进行辨析,以提升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例如,教学“青春的情绪”一课时,有一个特别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高兴与喜悦是非常积极的情绪,而愤怒与紧张等却是消极的情绪。直观上来看,学生都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明确的答案,而是给予他们进行交流与探讨的时间和空间,并不时地抛出问题进行引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学生很快便能够结合具体情况来进行解释。有的学生说:“在看《董存瑞炸碉堡》这部电影时,我高度紧张,里面的一些情节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还有个学生说:“有一次考试时遇到之前做过的一道应用题,我高兴得不得了,很快就把记得的答案写了出来。可等到试卷发下来,我才发现题目中的数据被改了,这就导致我做错了。有了这次的教训,下次考试我会更仔细!”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辩证地理解了情绪变化引发的结果优劣也是相对的,更是具有辩证性的。为此,在易于产生情绪波动的青春期时期,教师要能够促进学生正确地对待、辩证地看待这一时期的自我。


综上所述,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创新使用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与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在学科素养下的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渗透下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世界观。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