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E教中国·教育信息化巡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74期 总第5788期 2019年09月2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74期  下一期
破译凤凰学校成功“涅槃”的信息化密码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山东省潍坊高新区教育局 冯元民 山 发布日期:2019-09-23 10:06:15

山东省潍坊高新区凤凰学校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创设泛在学习环境,狠抓教师信息素养提升,通过极简、实用的互联网手段和信息化技术,变革教学方式。建校短短7年时间,凤凰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真正面向未来的智慧学校,先后被评为教育部2018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优秀学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潍坊市“互联网+”示范校、潍坊市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

 

鸢都潍坊,凤凰山下,有一所建校只有短短7年时间的凤凰学校,地处潍坊经济最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乡接合部,有近70%的生源是附近农村学生和农民工子女。建校之初,凤凰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参差不齐,家长有质疑,社会不认可,干部教师也很不自信。面对这样的窘境,在优质名校林立的潍坊高新区,学校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另辟蹊径,浴火涅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公平的教育,成了摆在全体凤凰人面前的一道坎。
 

为此,凤凰学校全体领导班子经过冷静思考,认真分析,集体商讨,达成共识: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潮流,秉持“大爱成大家”的办学理念,建设一所面向未来的智慧学校,通过极简、实用的互联网手段和信息化技术,创设泛在学习环境,变革教学方式,利用各种媒体、设备、资源,打造开放融合的学习生态,促进学生的多元化、主动化学习和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实现“变道超车”。
 

可喜的是,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信息化给学校带来了巨大变化,学校管理更加和谐高效,教师教学更加自信,学生学习更加积极自主,教学质量从建校之初的接近全区末位成功跃升至中上行列。学校先后被评为教育部2018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优秀学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潍坊市“互联网+”示范校、潍坊市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真正成为了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一所“名校”。目前,学校班级数从原来的8个扩大至46个,学生人数也从300人发展到1700人,学校由最初的学生不愿来的“招生难”变成了学生争着来的“招生难”。
 

搭建基础互联网环境
完善教学变革支持体系


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是开放、链接、分享、分工、快速迭代、无边界、用户视角等,教育也是同样。所以,要想推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支持师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网络基础应用环境必须首先得到保证。建校以来,凤凰学校高度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搭建起了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高速且稳定的有线加无线全方位覆盖的校园网络,搭建了随时、随地、随需的泛在学习环境;所有教室和功能室都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或智能触摸一体机,建成了具有区域共享实时直播特点的多媒体录播教室,为今后推进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教学变革奠定了良好基础。
 

坚持人枪合一
补足教师信息化之“钙”

 

师资是学校办学质量的基础和保证,好的教师梯队意味着好的教学能力,保证了师资才能有更好的生源与更好的教育质量,循环往复。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可或缺的今天,学校在硬件方面的装备几乎已经不存在太大差异,但是硬件用得怎么样、装了哪些软件、这些软件如何跟课堂教学管理融合的问题在校与校之间尚存在较大差异,而决定这个差异的恰恰就是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认识到这一点后,凤凰学校在建校伊始硬件配备还不是很齐全的情况下,就已经着手开展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了。可以说,凤凰学校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是和资源配置、教学变革同步甚至是超前进行的。凤凰学校首先从校长抓起,先抓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然后抓管理层,再逐步落实到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提升上。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凤凰学校在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时,不是某一单一技术或者单一项目的推动,而是全方位、立体化的推动。


几年来,该校先后组织教师进行录播、直播、微课制作、格式工厂、通用类App等通识信息技术培训和“最受教师欢迎的100个学科App”等学科个性化信息技术培训,分项目、分年级、分学科形成学习共同体,并通过UMU等平台与技术提高教研效率与成果的即时共享;启动了学校的微课资源库建设和网络直播云课堂建设,创设了双师课堂、小讲师课堂等网络云课堂;举行了教师教学App应用展示和创新应用典型案例评选,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大赛、“一师一优课”等活动,为全校教师补足了信息化“素养之钙”和“能力之钙”。
 

素养提升了,教师自主应用教育信息化手段的能力也就提高了,许多小绝招、小窍门不断涌现:语文学科巧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插上“阅读与写作”的双翼,数学学科借助UMU平台构建数学个性化虚拟学习空间,英语学科借助人机对话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化学学科依托畅言作业平台助推化学中考加速,体育学科强化信息技术手段在体育中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生物学科巧借“小讲师”实现自主学习新突破……它们不断丰富着凤凰学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也促进了以聂岳伦和张莎莎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优秀教师群体的快速形成。
 

实施“三段”渐进式变革
推动形成课堂教学新范式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学是课堂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教学方式变革则是学校教育教学诸多变革中最活跃、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变革之一。对此,凤凰学校管理层始终保持着敏锐而清醒的认识。面对基于网络环境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化、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未来教育发展方向,凤凰学校从2014年就开始进行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把视角更多地放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上,着力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彻底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流程再造。
 

凤凰学校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方式的变革,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过电子书包让学生用自学的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教师则从传统的讲授模式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与学生交流。第二个阶段是教师通过手机App将电脑、电子白板和所有数字设备进行连接,充分发挥手机的录制、远程功能,使个性化展示与课堂生成同步,使教师的评价反馈与学生的学习同步生成,实现了教师“一机在手,随心支配资源”的效果。如果说,前两个阶段还只是凤凰学校教育信息化辅助教学的“小聪明”阶段,那么基于Pad的智慧课堂就是该校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而引发教学深刻变革的“大智慧”阶段。在这个阶段,凤凰学校借助信息化手段和平板电脑,以学生为中心,对课前、课中、课后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变革,形成了“任务—问题—任务”这一新的教学范式和流程:课前,教师推送给学生固定的任务和相关的学习工具与资源,学生运用工具和资源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课中,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限时训练;课后,再根据学生个体情况精准推送、指导完成新的不同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个性化学习。
 

依托网络学习空间
打造多元开放融合的学习生态

 

未来学校是一个无所不在的学习场,“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新要求。在尝到了利用教育信息化实现教学方式变革的甜头后,凤凰学校管理层又果断地把目光投向了网络学习空间的普及应用上。截至目前,该校所有教师和适龄学生都开通了个人空间,班级空间开通率也达到了100%。凤凰学校的智慧网络学习空间包括Pad端、手机端和网页端,且均实现了互通共享。Pad端主要包括资源库和课堂操作系统,能够有效支持非任务式、任务式两种形式的泛在化学习及基于平板电脑的精准教学。手机端主要是作业系统,可以布置答题卡作业、英语口语评测,也可以自编题目评测,还可以根据学情实现分层作业的推送,选择题和口语测试等可以实现自动批阅,便捷快速,部分综合性题目带有解析,学生更容易把握错因,教师针对学生答题时间和正确率等可进行及时评价,学生也可以看见自己阶段学习情况的变化曲线。网页端主要使用选题组卷功能,用于学科阶段性试卷组卷。借助智慧网络学习空间,凤凰学校的教学更加多元、更加开放、更加融合,实现了破茧成蝶、华丽转身。
 

一是课前资源更优化,设计更精心。教师通过作业平台上的相关数据,掌握学生之前的学习情况,通过学习平台上学生提出的疑问,把握新课的重难点,并综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做好教学流程设计、信息化环境的创设和信息技术的使用。同时,该校的智慧课堂网络学习空间还提供了300所名校的各种资源,教师对这些资源进行鉴别、筛选后,与校本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形成适合特定课堂和特定环节的资源包,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支撑。
 

二是课中技术更融合,组织更有效。教师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的多媒体功能、预习反馈统计或测评练习情况等大数据导入新课,对学生预习中反馈的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并利用平板、手机实现移动授课,即时反馈和组织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开展合作学习或竞争学习。借助教师发布的答案,学生还能够快速进行自主纠错和反思。
 

三是课后反馈更即时,学习更个性。首先,教师依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针对每个学生发布个性化的课后作业,推送学习资源。其次,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后,可通过移动设备及时提交。对于客观题,教师可借助平台即时发布答案;对于主观题,教师进行圈点、勾画和提示后,借助学习空间的微课功能生成微视频再推送给学生。最后,学生核对答案,观看教师推送的微课,对错题进行再消化和再吸收,对仍难以理解的问题,借助空间讨论区与同学进行交流,也可作为疑难问题提交。
 

四是全程评价动态化,方式更多元。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习后,学校借助智慧教育网络学习空间,将学生的在线答题次数、得分情况、问题反馈数量、改错反思以及师生互动情况等数据生成图表,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同时,借助网络学习空间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评价和课后学习评价。借助这些评价,家长能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家校沟通,帮助学校获得社会认可。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