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E教中国·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73期 总第5782期 2019年09月0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73期  下一期
让课堂练习设计更有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江苏省如皋市丁堰小学 包逢祺 发布日期:2019-09-09 16:04:25

一次数学课堂上,在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数学题:三位同学去商店买铅笔,后在小区内相遇,便聊起各自买铅笔的情况。吴同学说:“我买的铅笔真便宜,4支铅笔16元。”李同学说道:“我的才便宜呢,12元买3支。”张同学接着说道:“你们俩买的铅笔都没有我买的便宜,我买了2支铅笔才花了8元。”三位同学都说自己买得便宜,争论不下,作为一名裁判,你来帮助他们判断哪一个同学买得最便宜,并说说你的理由。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课堂练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之前,都应尽力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联。学校的一节课只有短短40分钟,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能教完新知识,又要让学生完成习题训练,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和全面性,即少而精,全而简,既能体现课堂新知识的精华又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一、体现练习的生活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课本上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效融入到丰富的生活中去。所以,数学练习应从学生的既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出富有生命力和生活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密感,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上面的例子中,教师就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常见事例,设计出“谁买的东西价格便宜”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最后用数据说话,得出哪一位同学买的铅笔价格便宜,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活用数学,让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二、注重练习的层次性
 

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来进行操作,切不可“一刀切”,超越他们的承受范围。设计的练习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要适应本班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基础题,也要有发展题,还要有提高题,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上面的例题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生活经验,设计出这个生活中的作业,让学生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用数学的方法算出三位同学买铅笔的单价,然后再对单价进行比较,最后得出谁买的铅笔更便宜。通过计算,三位同学的铅笔单价分别是:吴同学16÷4=4(元);李同学12÷3=4(元);张同学8÷2=4(元)。也就是说,三位同学买的铅笔单价都是4元,并没有谁更便宜之分。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教师要针对每一位同学的不同特点,运用数学方法,用数据说话,这样他们才能心服口服。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这类形式的作业,让全体学生一起动手和动脑,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强化练习的针对性


课堂是师生互动、丰富、综合性的动态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为此,课堂教学过程中练习的设计不能机械进行,而是要有弹性和针对性。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来让学生练习,激活他们潜在的思维品质,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变得更精彩。对于本节课的练习题,教师紧扣知识的本质,精心设计了生活中的练习题,既富有针对性,达到了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兼顾了学困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情感需要,精讲精练,触类旁通,力求高效练习,进而打造高效课堂。
 

再如上面的这个例子,学生开始时无法做出判断,这时就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计算,再对所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出合理的结论,让全班同学心悦诚服。这类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对学困生来说,特别是刚开始学“商不变的性质”这一课时,这样的数学题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可见,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拓展作业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


总之,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综合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注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让学生“学”起来,让课堂“动”起来,充分体现新课标中所提出的“开放”。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