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E教吉林•教育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72期 总第5762期 2019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72期  下一期
STEM教育对基础教育的现实影响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东北师范大学东安实验学校 刘颖 发布日期:2019-07-01 13:22:02

固本立校,科技为先,德育为重。在践行十九大教育精神的基础上,教师要牢固树立以科教育人为宗旨的前沿高标意识,接轨国际教育发展形势,高标立体对位,以发展、培育全面的人为首要目的。要立足基础教育视角,进行基础教育视野下的课程整合,构建新型课程体系,找准基础教育当中STEM课程的切入点,在实践中探索新的路径,谋求新的发展。
 

一、STEM教育介绍
 

STEM教育整合了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数学)四门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通过有效的融合,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真正地体会情境中更具有现实意义的学习。目前,发达国家的融合性学科教育非常普遍,并逐渐趋于教育的自然化样态,培养综合性的普遍高端人才成为前沿教育的新视角,其中,芬兰的STEM教育在发展中相对成熟,在发展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随着各种元素的多元扩展,STEM日渐壮大,逐渐发展为STEAM、STREAM、STEM+。
 

STEM教育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近年来,大家对STEM有了新的定义和认识,结合社会的发展趋势,打破了原始劳动力的定义,引领新生劳动力的生成,把STEM教育作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人才手段。目前,西方国家尤为重视对STEM人才的培养,已经将STEM纳入社会科学的范畴。
 

二、STEM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STEM教育虽然是多学科融合,但也并非是拼盘式的融合,更不是简单的制造机器人、3D打印等,它是前沿的教育方式,当然,它也取代不了分科式学习。它是以非知识为核心,以项目式学习为形式的一种培养全面的人的一种教育模式,也可以理解为教育方法,以解决真实问题为内容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如何制造带有中国味道的STEM教育,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既不可以照搬照抄,也不可以闭门造车。我们现行的基础教育体系,课程分工明确,领域明晰,有很强的专业管控的能力,这是我们的优势,但同时也暴露了我们的短板。我们专业知识背景统一,随之而来的是人才知识背景呈现集约化形态,形成了呈流线式的精准的知识线条,而非交叉式的形态,导致我们知识融合资源的匮乏,在基础教育的阵地里,缺乏广泛的融合课程,这些都是我们未来课改的前沿性问题。
 

三、社会发展的趋势
 

未来是电子一体化的科技时代,有科技就可以占领高地,就部分领域而言,我们由最原始的人工劳动进步为“互联网+”时代,也就是说我们要面临的是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转型的时代。我们的孩子需要的是深度学习、深度探究、深度解决基本生活能力的问题,当下的基础教育虽然普及,但立足未来的应急意识并不强烈。
 

国际形势风云诡谲,提高国际竞争力无疑是提高人才竞争力,我们在现行的基础教育中,应该强化竞争的意识,优化我们的竞争机制,以实际需要的评价来应对紧张的发展局势,趋同人才发展的意识,拓宽STEM教育实施、发展的渠道,提高全民的STEM教育意识,立足发展,正确认识现实需要。
 

四、知识本体的发展需要
 

我们对知识的认识,不应该停留在当下问题是什么、它是什么、应该怎样做。而是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还有什么可能、还能怎样做,这是有本质区别的。解决实际问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严峻考验,是对知识本体的极峻挑战。我们可以进行超目标和纲要的教学,因为实际问题和困难远远超乎想象。比如我们没有办法对一年级的孩子讲解锡箔纸的密度、特性,没有办法对黑纸、白纸和锡箔纸进行密度、保温的分析,我们却可以通过STEM的课程设置,让他们有实际的分辨,这就改变了原始的课层结构,为后续深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础教育当中,我们可以很好地实现知识的精准对位,但我们很难实现对知识本体深刻的提拉和拓展,我们可能需要创设很多情境,可能需要做很多引入型的准备,这和STEM教育的模式比起来,就略显笨重了。STEM教育在实际问题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倾向于实际,更偏重于解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会自发地对学科领域内或者学科领域外的问题进行探究、质疑、试验、自我修正,这样不仅是对知识本体发展的一种基础探索,更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升。这种提升是隐形的,打破了固化式的原始壁垒,强调了过程中的自然启发,强调了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无疑落实了我们推崇的过程化教学,符合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
 

五、德育发展的必然需求
 

STEM教育是培养全面的人的试错教育,体现在所有的过程细节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无限制地提高学生的抗击打能力和韧性。在反复试验的过程中,无数次指导失败、试验失败、在团队中的角色失败,都是对参与者的心理和行动力的极限挑战。这种德育的强大功能,不可忽视。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是必然存在和需要面对的,也是我们作为矛盾主体承认客观事实的基本原则。无论是经历成功或者是失败,都是对人的品格的一种考验,STEM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从根基抓起,从基础进行培育,对人格进行塑造,成果绝非是成绩和固化的评价可以替代的。
 

陶行知曾说:“生活教育中,行动是主导,做的最高境界是创造。”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高校、企业、个人、一线教育者对STEM教育的理解各有不同,诚然,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有掣肘和冲突,步履维艰。但笔者相信,只要从娃娃抓起,在教育过程中渗透STEM元素,将这种学习方法进行试用,对受教育者来说也是一种收获,在教育实践中创生新的元素,这也是STEM给我们的启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