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E教安徽•教育信息化巡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71期 总第5754期 2019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71期  下一期
建设智慧校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安庆市双莲寺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纪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世凤 汪丽娟 方迪 发布日期:2019-06-17 14:05:52

近年来,在安庆市教体局,迎江区委、区政府的关心领导和迎江区教育局的直接指导下,安庆市双莲寺小学在办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多年来分步实现了互联网、无线网络的校园全覆盖,班班通的全覆盖,教师人人通(电子备课)的全覆盖,“一树一课程,一景一课程”的数字化运行,教育成长评价系统的上线运行。

 

学校智慧校园硬件环境建设情况
 

学校现已建成了以无线网络全覆盖统一认证为主要特色的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的骨干校园网络,其采取了接入、汇聚、核心的三层网络模式,具体包含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无线控制器、出口网关各1台(套),24口POE交换机8台,室外定向AP5台、室外全向AP2台、室内放装AP26台,以及各类配套软件及线材。
 

学校现已建成1套含1台IP网络广播服务器、2台时序控制器、1台IP网络广播双向对讲话筒、14套IP网络壁挂终端等覆盖全校园的数字化广播系统。


学校还建成1套单独组网,在汇聚层接入校园骨干网的安防监控系统1套,其中,含200万像素网络红外枪机95台、200万像素网络红外球机4台,硬盘录像机2台、交换机14台、6T硬盘24块(可保证30天录像的回放),55寸监视器3台。


学校现已拥有含录播、直播功能的报告厅1个,其中,含融合屏幕一块(双投影)、高清摄像球机3台、高清会议录播系统主机1台,以及相应的录、直播控制软件系统。


学校同时拥有1套独立运行的学校综合评价系统,可为全校师生提供网络操作模式的综合评价操作,含各类评价查询操作机7台。


学校还拥有云机房1套,其中,含云主机1台、云桌面学生机55台,另含有个人桌面账号7台(可实现校园网内云登陆)。


学校现已建成标准化班班通教室14个,教室含激光投影机、白板、控制电脑以及相关软件,并均预留有2个网络接口。

 

学校智慧校园平台建设与使用情况


依托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一期工程,学校现已建成约80平方米的网络中心1个。其中,机柜室布置有标准42U机柜3组,安放有网络核心设备、数字广播核心设备、安防监控核心设备、云服务器、综合评价系统服务器等;控制室配备有2块55英寸监视器、2台操作主机,运行有网络管理系统、数字广播管理系统、安防监控系统,并可远程运行报告厅直、录播系统,学校综合评价系统。目前学校网络已正常运行,新校区平稳迁移了学校综合评价系统等平台系统。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情况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多年来积极开展校内外培训,同时以教师网络空间应用、课题研究、信息化竞赛等活动为抓手,形成了较好的学技术、用技术的氛围。学校在区内率先开展了网上备课,同时积极应用学校自主开发的综合评价系统为师生开通了网络学习成长的空间与平台。


学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课题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成长方面的作用,鼓励教师参与信息技术课题的申报与研究工作。教师申报的省级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在绿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基于班主任博客建设的小学德育教育叙事研究”均以顺利结题,其中“信息技术在绿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还被评为省级一等奖。


学校还积极组织师生参加信息化类竞赛,通过不懈努力,师生在各级各类信息化竞赛中均有斩获,近几年共有15人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如林海燕执教的《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荣获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部级“优课”;胡静的微课《从简单情况入手思考》在安徽省第二届中小学微课大赛中,荣获小学数学二等奖等。

 

学校智慧校园平台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在迁建初期即规划为分步实施的思路,目前迁入新校区后学校的硬件系统和既有软件平台就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成长评价系统的过程性参数依然较少,评测报告难以给出针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意见;评价体系中缺少及时性评价手段,教师工作依然繁琐;教师大多采用通用性电子资源,个性化资源难以生成并数字化;教师、教室依然带有信息化孤岛特征,互联互通困难;家校沟通依然存在瓶颈,信息化资源难以个性化的惠及全体学生。


这些都反映了学校经过多年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已逐渐步入数字化校园建设阶段。但还缺乏一种有效的策略将这些单打独斗的“数字化”形成合力,深层次地改变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面对这些问题,国内外教育现代化先行地区纷纷迈入了以校园信息采集多样、自动,大数据技术应用教育、教学场景,教育专家系统参与学校发展决策为特征的智慧教育新阶段,力图通过构建智慧校园一举突破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在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引领下,学校智慧校园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学校也深刻地认识到现有状态与智慧学校省级实验校示范带头作用间的差距,尤其是在对标省教育厅印发的《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标准》后,有了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体现在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中。
 

一是继续开展智慧校园三期项目建设。通过对标省级智慧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和标准,学校拟在三期项目中,安排建设省级实验学校所标定的“录播教室”、“创客教室”各1间,完善基础设施。
 

二是继续深入开展智慧教学工作并实现常态化。学校拟通过软硬两手抓继续深入推进智慧教学工作常态化,即一方面继续采购2~3个智慧教室,扩充开展智慧教学的班级;另一方面则以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专项课题《成长型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智能教学模式研究》的开题研究为契机,推动三种不同智慧课堂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弱交互答题器模式、中等交互PC机模式、强交互平板电脑模式),试图有效地研究出不同的智慧教室硬件环境是如何支持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应如何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进而探索出能为部分学科提供具有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


总之,学校在迎江区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一定会结合学校现有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在智慧校园特色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挖掘学校现有的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校园现有硬件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让使用者与设备之间和谐相处。将智慧教学、家校互联互通作为双莲寺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化特色应用的重中之重来抓,实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双重目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