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E教湖南•E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71期 总第5754期 2019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71期  下一期
依托信息技术 放飞科学梦想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永州市蓝山县电教馆 李先夺 永 发布日期:2019-06-17 13:28:41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有些内容很抽象,如宇宙星云等,传统教具难以直观展示;还有一些实验场景在户外或是在遥远的古代,如探索生物的进化等,我们无法用传统的手段进行实验验证。针对这些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微观的、抽象的、危险的实验过程模拟出来,让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内容更直观、更丰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科学插上理想的翅膀。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仍然以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小学科学教学要贯彻直观性、启发式教学方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前的引导、情景再现无疑是给学生最具体和直接的感染,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例如,在教学“森林的作用”课程中的“植物能保持水土”这一知识点时,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蓝山县城遭受水灾的情景图片(如图1),学生看到此景,引发深层次的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我们有什么办法来治理水土流失,减少洪灾?这一步为下文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接着,利用多媒体教学,带领学生探索:植物是否能保持水土?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实地调查记录表(如图2),学生实地观察受灾严重的区域和未受灾区域的植被、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对比。学生的实践调查,让事实说话,做到科学的严谨性。教师利用多媒体面向全体学生展示学生实验记录表,并让学生介绍自己小组的实验,其他组进行点评,大家共同探究。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将知识化抽象为直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导入神话传说、宇宙模型、抽象星座等传统手段难以表述的知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易懂易学,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教学“生物的进化”的课程时,涉及“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这一内容中的“女娲补天”“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等神话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课件,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为后面的教学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又如在教学“浩瀚宇宙”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宇宙进行直观的模拟演示(如图3),带领学生一起畅想宇宙。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并掌握宇宙、银河系、太阳系以及行星之间的关系,并感受到探索宇宙的无限乐趣,由此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也取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学生实验成果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生活紧密联系,重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倡从生活中发现科学,寻找科学。其中一些课程要求学生在家完成一个实验,这会需要较长的时间,几天甚至几周。此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将学生拍摄的小视频、图片等进行集中展示,让学生交流汇报各自的实验成果,充分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并分享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植物的三种向性”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家完成菜豆发芽的实验,该实验从种子的培养到发芽需用时一周,学生通过每天观察并拍成视频或照片进行对比。上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在家里完成实验的情况(如图4),让学生跨越时空,一同探讨实验过程,分享经验。

四、运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为课堂增容量,又拓展了学生的课后作业,做到学以致用,学科学用科学落到实处。
 

例如,在教学“能量的转化”一课时,通过课件的展示,教师把动能、热能、化学能及相关内容做在一个幻灯页面上,还用课件展示了厨房的图片,让学生寻找厨房中的能量转化关系(如图5),这样就增大了课堂的信息量,把家里厨房的场景搬到课堂上,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很轻松地把两节课的内容在一节课完成,学生也更容易地掌握了知识点。

此外,科学教师普遍教的班级较多,授课内容在班级之间重复较多,而多媒体的利用,有效地避免了教师大量的重复劳动,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有效融合,使得课堂教学多样化,新颖而有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全方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我们依托信息技术,让科学放飞梦想!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