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E教安徽•教育信息化巡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70期 总第5748期 2019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70期  下一期
信息化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教育不断升级——合肥市长丰县义井中心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纪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世凤 姚兴余 胡松鹤 发布日期:2019-06-03 15:52:32

合肥市长丰县义井中心学校作为县域一所农村小学,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上不断改革创新,尤其在全国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下,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大方针,推动信息化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教育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打造了一支掌握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教职工队伍
 

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学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努力建设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核心。
 

首先,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一是培训教师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如PPT、Word、Excel等常用软件的使用,并在此基础上熟练运用常用的学科软件;二是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备课、上课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工具;三是对电教设备的使用培训,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与使用方法,以便在教学中实现更好的应用。
 

对于一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接受起来比较慢,且容易遗忘,学校就让一位年轻教师带领一位年长的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此外,鼓励学有余力的教师自学、相互探讨,务必使所有教师能从不同的角度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在教师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学校管理系统应用的培训。另外,组织部分基础好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与学习,强调以用促学、自主学习,加强过程的监督,加强交流与研讨,还重点考核学习的效果,要求参与学习的成员每学年都开一次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讨课。
 

其次,鼓励教师用心钻研,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的课题研究力度。由于很多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认识与理解仍然停留在公开课、赛讲课、教研等活动上,所以,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正确认识并深刻理解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学校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具有前瞻性,在把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应用的“主战场”外,还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课题研究的进度。
 

最后,学校还鼓励教师主动进行自学进修。由于计算机的智能特征,使它成为了信息时代的电子教师,如今它已进入了学校,影响着教育和教学。计算机可以称为教师,但它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充其量也只能是传统教师的助手而已。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对传统教师提出新挑战,促使教师职能发生着重大变化。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从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角度讨论教师的进修学习,当然应把重点放在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术两个方面。且要想把它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就必须采用有别于过去使用的、过时的新的教学方法。所以,学校要求教师在信息时代中,必须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意识,并不断付诸于日常教学实践中,使教师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基本都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实施的,很少照顾到学生的预习和知识巩固与延伸,所以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课外时间学习。而如今利用网络通讯工具,比如QQ空间、博客或网络学习空间,学生易于接受这些耳熟能详的网络工具,教师可将预习要求、教学设计、重点难点、教学资源、知识拓展等内容上传到空间,学生可在课前实现预习和自主学习,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学生预习,对于课堂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化水平


一个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受制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学校逐步转变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首先学校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和教学,确保学生信息技术水平达到规定要求的同时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次加强信息技术竞赛的辅导工作,不断积累教学辅导经验,及早发现好的学生苗子,争取让学生在各种技术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最后,学校开展学生电脑小制作活动,每学年开展班级网页制作比赛、电脑设计比赛,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提高学生信息化水平。
 

学校还认识到,网络资源虽然丰富,但在教学中学生能应用的仅是其中的极少部分,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放手让学生查阅资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有些内容也不是很合适,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络,将一些有用的网络资源下载,并对资源进行重组,使之优化,应用于课堂教学。这样一来,学生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查阅大量的资料,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防止了学生受到其他不良信息的侵袭,如今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功能就可以很方便地查阅到大量的图片资料、动画资料等。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学生还可以进行小组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等,对学生学习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实现教育信息化,从不是一蹴而就


“互联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蓝图。乡村学校有了先进的技术装备,关键是教师和学生的应用升级。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为了实现信息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学校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求教师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同时,鼓励教师自己收集资源,丰富信息技术资源库,为以后教学提供方便;二是学校会逐步形成信息化管理新体制,不断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努力建成信息化管理学校。三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化。学校可以通过网站,对学校教师优秀的教案、论文、课件等教育资源进行搜集、公布,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各地教师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和研究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四是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评价激励机制。通过评价和激励双向措施迫使教师不得不使用信息技术。如把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学习,作为教师工作考评的内容;让班级小管理员记录教师使用媒体设备的情况;开展一系列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上的教学“大比武”等活动,提高教师使用设备的频率,并真正提高使用效率。
 

信息化教育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有一个适应社会的过程,它的发展取决于它是否能很好地适应教育环境及如何为教育服务。信息技术为学校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学校要勤钻研、勤思考、勤实践,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学校必须不断回顾过去,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不断实践、展望未来,才能让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持续向前推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