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E教吉林•家校共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70期 总第5748期 2019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70期  下一期
借助数字化促进家校和谐发展——访长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校长丁国君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杭 发布日期:2019-06-03 15:34:05

长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全国首批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示范基地校,“全国绿色教育第一校”。近年来,西五小学积极探索“互联网+绿色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发展模式,促进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全面发展。学校借助数字化等手段,把绿色德育教育与家校共育完美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和家庭的和谐发展,为“家校共育”项目实施做了前瞻性的探索。
 

长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的绿色德育教育是一种全员、全程、全面、全方位的教育理念,学校在最大程度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力量,促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融、相惜,互为补充的教育格局,通过借助家长学校和社会力量,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导,与吉林省军区勤务队等相关部门联动,建构了一张稳定、健康、和谐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为深入了解西五小学家校共育工作的整体开展情况,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西五小学校长丁国君。
 

记者:作为长春市家庭教育实验学校,西五小学一直十分重视家校共育工作,在强化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及增强家校互动的交流性等方面一直在进行不断地尝试和探索,那么学校是通过哪些渠道和方法来开展家校共育工作的呢?
 

丁国君: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阶段是学生受教育的萌芽阶段。西五小学自建校以来就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早在1988年我们就成立了家长学校,来承担学校有关家庭教育的相关工作。
 

学校现有学生1500多人,家长的职业阶层、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经历、思想修养以及孩子的性格表现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家庭教育要有多种形式配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长期的实践中,学校通过落实“四个一”和“四个结合”,构建了家校互动平台。
 

“四个一”即:请每一位家长每个学期听一次课;与班主任交流一次;参加一次学校活动;为班级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在摸索、探讨中,我们力求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家校共育工作,让家长学校的学员们乐学、愿学,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四个结合”,一是培训会与家长会相结合。每次家长会,学校总是先安排一部分时间讲“家教专题课”,争取让家长听得进、记得牢,达到认同与内化的目的。这样家长既在家教的理论上得到了提高,又能了解自己子女在校的表现,从而能更主动地与班主任沟通,加强对子女的家庭教育。
 

二是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咨询相结合。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平台、通讯设施、家访,进行个别沟通,尽可能解决不同类型的“个性”问题。经过学习,家长们改进了教育子女的方法,在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下,使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是信息反馈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学校十分重视加强家校间日常的联系,向学生家长公布所在班级的各学科任课教师的电话号码,以便家长及时向教师反映情况,获取信息。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与家长及时联系,发布信息,使家长及时掌握学校信息。另外,学校在寒暑假的时候还开展教师访问万家活动,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尤其是对后进学生,要求全体教师与其结对子,每学期通过家访、电访与家长保持联系,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工作实效。
 

四是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每年的妇女节、端午节、中秋节、读书日、国庆节等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节日以及寒暑假,学校都会号召学生和家长进行亲子间的互动,沟通亲子间的感情。为妈妈过节、和妈妈一起包粽子、亲子百日阅读、体验爸爸妈妈的工作等一些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亲近情感,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
 

记者:在开展家校共育工作的过程中,您觉得最具代表性的是什么?取得了哪些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丁国君:现在,许多家长无暇与孩子共处,造成亲子关系疏远,学生无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此,西五小学拓宽育人渠道。学校与长春市家庭教育讲师团以及南关区家庭教育讲师团合作,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推进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
 

首先,学校以活动为载体,营造亲情氛围。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西五小学开展了以体验、学习、实践为主线,以触摸、感悟、提升为目标的“孝道雅行、以爱育爱”绿色德育系列活动。通过亲子游戏大比拼、小手拉大手活动、亲子才艺碰碰碰、生日聚会话亲情、共读一本书等活动,让家长和学生彼此交流思想,拉近亲情。同时,学校定期开展“幸福一家”评选活动,对当选的优秀家庭将其事迹在家长报、网站、橱窗上进行宣传,推广其先进的家教方法和经验,为其他家庭树立榜样。
 

另外,学校定期邀请家长参与“我爱我家”“让童年充满七彩阳光”“绿色教育伴我成长”等专题性的主题班会,使学生与家长在班会上进行零距离的接触,活动现场学生与父母互动,形成心与心的交流,很多学生与父母紧紧拥抱在一起,感受亲情,享受幸福。
 

其次,学校以开放式教学的形式,走进学生的成长经历。学校的每一次大型活动、每次教学开放日,全体家长都随班参与,亲身感悟学校的绿色教育。家长每学期都会和学生共同上一节课、共同做一个游戏、共同参加体育锻炼、共同为学校或班级做一件事情。活动中家长也受到了双重教育:既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关注孩子品德修养的形成。
 

《长春晚报》曾以《西五小学的家长评价:“这样的开放太好了!”》为题对学校进行了报道。一节节高效、灵动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家长也仿佛置身于学生时代,不由自主地与老师、学生共同享受知识之美、教学之魅。开放活动,不但让家长感受到了学校科学规范的管理,还感受到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更感受到了教师的高尚师德和高超的教学能力,家长们对学校的开放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同时,学校为师生提供对话的空间,搭建沟通的平台。一是开展网络交流,突破沟通瓶颈。学校依托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了以“营造绿色健康网络环境”等为主题的家长培训活动,请网脉教育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为每个家庭提供最先进的教育模式,同时以技术手段规避网络危害,建立具有现代信息化气息的沟通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是定期召开家长会,变传统的报告模式为对话模式。家长会采取学生与家长对话,家长与老师对话,让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对班级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的形式开展,使学生的问题在互相教育、自我反省中解决,班级的问题在相互讨论中达成共识。
 

三是办好家长报,架设家校互通的桥梁。每学期学校都通过《以爱育爱——家校互通册》《家长简报》《家长周刊》等信息平台,为广大家长提供最前沿的家教信息和最新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动态,积极为家长进行家教经验介绍,让每个家长都能以科学、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学生,深受家长们的喜爱。
 

四是加强反馈与评价,促进家长学校和谐发展。学校期末向家长学员发放家长学校教育教学意见反馈表,让家长对教师的教学、家长学校的管理、活动的组织、学生的发展等进行评价。与此同时,在学生中进行访谈、抽样问卷,了解学生对家长教子态度、教子方法、教子艺术的意见,从而检测家长学校的教学效果,并将学生反映的统计结果作为家长学员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建立了同步配套的激励表彰机制:以评选“优秀家长”的形式,让好家长成为其他家长的榜样,起到“以一带群”的示范作用;以评选“最美教师”的形式,对优秀教师在评职、评先、晋级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激励他们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记者: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配合和支持。您如何看待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丁国君: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三大教育支柱,是形成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及素质的关键,也是现代化教育的创新形式。对孩子进行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无法替代的。
 

学校教育不是教育的终点,而是一个人受教育的起点,它离不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我们只有立足于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沟通内外,加强学生的社会公德、个性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最终才能收获教育的春天。
 

记者:《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已经开启,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是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来推动“家校共育”工作开展的?
 

丁国君:全媒体时代,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变得随时、随地和随意。常规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家长面对面沟通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西五小学不仅保留传统的每学期期初家长开放日、期末家长会,而且还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空间、班级空间、微信平台、短信等媒介的优势,创新家校合作的途径和方式,促进了学生、家长、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
 

记者:学校现在已经加入了国家教育行政学的院“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而且还成为第一批试点校,学校是如何运用平台上的资源开展共育工作的?效果如何?
 

丁国君:西五小学加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之后,把平台上每周的专家直播作为家长学校对于家长的每周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家长从一开始的被动观看到现在的主动观看,从无语观看到在班级群里讨论观看,家长们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的观念,同时也不断掌握着家庭教育的方法。
 

记者:在未来推进“家校共育”工作中有哪些具体的目标和愿景?如何实现?
 

丁国君: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要想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必须树立整体教育的思想,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因为,教育起始于家庭,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终身教育,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不是借单一的某一个方面的教育而形成的,而是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未来,西五小学的家庭教育将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的指导下,力争使优质资源、先进观念和方法能够惠及千家万户,温暖万千孩子,让西五小学的学生在和谐的绿色教育环境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