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E教吉林•教育信息化巡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9期 总第5742期 2019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9期  下一期
强化建设 注重应用——长春市南关区加快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步伐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杭 孙占雪 发布日期:2019-05-20 14:24:43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2018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和优秀学校名单。长春市南关区在此次活动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南关区荣膺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树勋小学、西五小学、曙光小学3所学校被评为活动优秀学校。南关区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方面有哪些独到的做法?为此,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了解。
 

2014年以来,长春市南关区以“示范试点建设”为抓手,以“机制创新和应用驱动”为着力点,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走出了一条“试点探索、典型引路、挖掘经验、全面推广”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电教部主任兼南关区教育局网信办主任景颜双介绍说。


强化区域空间建设
 

2012年,南关区率先在全市建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2014年末,在西五小学等大学区龙头校开展空间应用试点工作,2017年逐步扩大到全区中小学,实现一人一空间的建设目标。同时,实行“信息化月报制”,推动了学校空间建设常态化应用;每年一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专项督导评比,激发了校长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信息化装备建设上,以奖代拨,鼓励应用。 
 

2015年,区政府投资8000万元完成全区“三通”的建设任务,实现了中小学宽带、无线网络全覆盖,2017年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大学区均衡发展服务平台及21间智慧教室和28间直播教室,促进基础设施和平台的更新换代、整合优化和统筹利用,形成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为全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
 

2018年底,平台累计注册用户80490人,其中注册教师2353人,注册学生26089人,注册家长51953人,率先在全省县区中实现一人一空间建设与应用任务,建设普及率达到100%。


注重空间应用
 

南关区始终遵循“普及应用、融合创新、示范推广”的原则,组织全区教师在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通过多种形式的应用活动,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应用,并引导师生科学合理使用网络学习空间。
 

资源建设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引领全区骨干教师借助“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全国中小学优质课大赛”等活动,开展“云空间助力课堂教学应用”说课录制、微课制作等活动,研发了一批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同时,通过在大学区成员学校之间开设“点播课堂”“直播课堂”“名师课堂”等,促进了教育公平发展。
 

网络教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南关区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课题研究、集体备课、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等,让教研更具实效性,使教师专业水平快速提升。教师通过开通的个人空间,搜集资源、发布信息、撰写教学笔记、开展专题研究等,丰富多彩的学习研修形式使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空间交流让教与学全面互动。南关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积极构建泛在学习环境,优化资源供给,创新服务模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或者上传课件、教案、案例等,进行教学、教研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教师们在个人空间里分享交流学习成果,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
 

顶层设计推进学习空间普及应用。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对网络学习空间进行了推进机制设计,在发展方向上,实现从“建设导向”到“应用导向”的转变;实施路径上,实现从“先易后难”到“整体推进”的转变。同时以大学区龙头校带动学区内各校全员应用,从而引领成员校共同参与,整体推进。
 

大数据分析提供空间应用精准评估。平台管理者通过后台空间数据可以关注学习者的“参与、专注、规律和交互”四个维度,即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学习投入的程度、学习活动的规律性、以及学习者之间交流互动的情况。
 

经过几年的实践,南关区初步形成了“三项创新”新成果。一是探索了空间预习、网络说课、名师课堂、远程辅导等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二是创新了“区校网络大集备”的教研新方式;三是创新了大数据技术教学管理新模式。
 

同时,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申报了吉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吉林省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子课题——“基于‘吉林省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区域生态教学路径的实践研究”,从而加快推进全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打造区域生态教育新模式。

 

长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

五年来,西五小学的“网络学习空间”实现了注册率、建设率、应用率三个100%。学校荣获“全国首批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示范基地校”、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种子学校等殊荣。

长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校长  丁国君
 

开展云端备课,改变备课方式。学校教研组长在平台上发起教研活动,主备教师上传教案,其他教师点评研讨、动态交流。主备教师吸收群体智慧,梳理完善教学设计,再次上传修改后的教案。在班级授课后,将视频和相关资源上传空间,与同伴共享。


利用教学助手,变革教学方式。课前,教师借助教学助手,通过空间微视频的推送,对学生进行课前导学;课上,教师借助网络空间的大量资源,呈现课件、习题、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各种有趣的互动课程;课后,教师结合教学重点,上传微课,供学生反复观看。学生上传视频作业,请教师点评,享受一对一的在线辅导。
 

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学校将优质资源定期整理上传空间。组织教师自制“一师一技”微视频,建立“一师一优课”教学实录资源库,收集“优质课大赛”微课资源,并生成二维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码客码群”“码客码墙”“码客码书”的生态文化。
 

空间+教育管理,完善评价机制。学校利用空间发布教育资讯、学校管理、家校联系,平台利用等信息数据,了解教师教研动态、班级管理、平台应用等情况。
 

空间+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在空间布置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动手实践活动。老师通过手机查看学生上传活动视频,及时反馈评价,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空间+特色活动,助力学生成长。学生们在空间发布讨论话题、浏览点赞、交流表达、互学互促。空间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了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多渠道地实现了学生的“群体成长”。

 

长春市南关区树勋小学

树勋小学是全国现代化教育技术试验学校和全国百所名牌特色学校,通过五年的探索,打造了教育信息化的两大品牌,即“如来神掌”品牌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和“信科+”特色课程体系。

长春市南关区树勋小学副校长  刘明


实施顶层设计。学校根据整体发展愿景,提出了“树独特品牌,融合学校特色发展,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人才。”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并制订了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
 

在硬件环境方面,努力构建基于交互式电视、Wi-Fi、云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等组成的开放式信息化环境,逐步实现由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型。
 

开展名师引领。学校组建了以特级教师领衔,由省市骨干教师、大赛获奖教师、名师工作室教师组成的应用团队和以省市优秀教师、特长教师组成的技术支撑团队,对全体教师引领示范。通过几年的探索,学校逐步形成了培训现代型名师的独特模式,即:名师引领、草根研究、高研培训、以赛促培、开放讲学、联盟交流。
 

注重应用驱动。学校坚持把信息化课题做为学校的长线课题,努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初步构建了5种不同的数字化环境下个性化的教与学方式,即: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的“交互式学习”;基于学科教学平台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基于移动端Wi-Fi环境下的“一对一多元个性化学习”(智慧课堂);基于云技术环境下的“翻转课堂”;“互联网+”背景下的远程同步互动课堂。
 

有效融合创新。学校把信息技术组与科学组合并为信科组,设立信息部,同时通过各种方式让更多的教师参与信科教育。提出“信科+”概念,构建并实施了“信科+”特色课程体系。即:在生活中、在各科教学中、在学校各类教育活动中融合信科教育。
 

实现合作共享。通过合作共享,学校获取了超千万个资源供师生们使用。特别是在学习空间应用方面,师生百分百建立学习空间,通过各种活动来推动变革。

 

长春市南关区曙光小学

曙光小学全面推进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积极深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把信息化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用技术支撑学校发展,用技术引领学校发展。

长春市南关区曙光小学校长   朱辉


做好思想引领。2015年,校长亲自组建基于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机构空间和个人空间,成立了网络空间应用教师团队,确立了“三个原则”“三个维度”“五个注重”的“335”实施策略。
 

完善硬件建设。近三年来,学校先后投入50余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实现宽带接入、网络终端覆盖,配备了录播教室、便携式录播系统、采编仪等设备,教师每人一台一体机,教室和功能室都配有电子白板、实物展示台,实现班班多媒体,室室通网络,实现了教师备课电子化、学校信息传送无纸化、教学资源网络化和学校宣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学籍、安全工作管理数字化。
 

强化教师培训。学校采取校本研修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把网络空间应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考核指标之一。线上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省市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络研修。线下开展丰富的校本研修,采取“CGPM”培训模式,将全校教师分成5个学习小组,化整为零,通过在线网络备课,课题研讨,资源共享,教师个人空间的建立等,让教师获得信息技术应用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深化空间应用。曙光小学将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与学校育人文化和课堂教学改进深度融合,建立起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学习环境,从建到用,从用到通,从通到融,步步深入,实现了网络学习空间与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思想文化、德育课程、校本课程、教研备课等的深度融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