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E教江苏•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7期 总第5732期 2019年04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7期  下一期
以玩促学 乐中取进———游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宜兴市潘汉年实验小学 颜大慧 发布日期:2019-04-22 16:29:35

科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点学科,对小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陶行知说过:“我们提倡科学,就是要提倡玩把戏,提倡玩科学的把戏。科学的小孩子是从玩科学的把戏中产生出来的。”小学生天性爱玩,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活动。游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让科学学科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一、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


从小培养小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锻炼他们的科学意识和思维能力,对他们的后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小学生阅历少,知识基础薄弱,在科学教学中必须关注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就目前小学科学教学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出他们的创新力与创造力,导致授课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缺乏科学依据。很多教师在授课时习惯用自己的一贯风格,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发展需求。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甚至丧失学习动力。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重,在科学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游戏化教学的价值意义
 

素质教育强调还学生一个有趣的童年,推行“愉快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将传统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而游戏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生动的教育活动,满足了学生发展的各方面需求,有益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非常有益,也是锻炼小学生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游戏化教学使科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将科学概念、科学探究精神深深地印入学生心里。


2.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学生在游戏中能充分发挥活泼好动的天性,能更好地与小组成员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如阳光接力打靶游戏,要求小组各成员分工明确、团结一致、手眼结合,否则就不能成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游戏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得到更好的提高。如教学“摩擦力”一课,教师适时提问:“如果摩擦力突然消失,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学生几人一组,模拟情境,动手又动脑,想象力和创造力均得到了提高。


三、游戏化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策略
 

1.把控好科学游戏的时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不同内容适合的教学方式是不同的,有的内容需要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如教学“摩擦力”一课,我挑选了几个学生玩拔河游戏,学生很快进入状态,并生出疑问:“为什么大胖子男生还拔不过小个子女生?”这堂课学生的听课效率大大提高。有的内容需要利用游戏为学生传授新知识,达到拓展、巩固知识的目的,如教学“照镜子”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和像的关系,我让两个学生一个扮演物体,一个扮演镜中的像,物体动,像也跟着动,在游戏中引导学生思考,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还有的内容适合让学生边做边玩,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纸鹦鹉的站立”,学生就是在边玩边做的过程中发现鹦鹉站立的秘密……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安排游戏时机,针对不同内容的授课差异预先进行安排,做到因材施教。
 

2.合理制订科学游戏的规则。游戏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游戏规则,如玩“踩影子”游戏,如果没有给学生制订规则,学生将犹如一盘散沙,只顾追逐打闹了。在游戏之前,必须和学生强调游戏规则:小组中两人互相踩对方的影子,同时还要保证自己的影子不被踩,看谁反应快,另外两人做裁判,分别数出被踩的次数,玩三次后互换。只有这样事先提出规则,才能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当然,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游戏规则的制订不宜过于烦琐,要简明扼要、容易执行。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少干预学生正常的游戏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小学生对很多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因此,在小学科学游戏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在游戏开始前,要为学生讲解清楚游戏方法及规则,引导学生掌握游戏器具、材料的使用方式,必要情况下教师可以先进行演示。如教学“跷跷板”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杠杆尺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平衡与不平衡状态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启迪思维,引导学生发现保持杠杆尺平衡的方法。
 

4.及时对游戏进行总结与归纳。游戏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点睛之笔,需要把控好时间,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倦心理,反而适得其反;时间过短,学生没有获得满足就草草结束,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评价,这既是对学生努力的肯定,也是对他们的督促和鞭策。评价方式可以是学生自评,也可以采用教师展评、学生互评的方式,对没有及时完成任务的小组要予以鼓励,并在下一次的游戏活动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引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实践证明,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上“玩”起来,能够帮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问题的答案,有助于创设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的方式学习,明确学习难点和重点。正如皮亚杰所说:“游戏是学习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使得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法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既弥补了传统课堂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十分有益。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