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4:E教河南•区域发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6期 总第5726期 2019年04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6期  下一期
建设数字化校园 普及智慧课堂——洛阳市教育信息化成果展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若琳 尚卫华 发布日期:2019-04-08 10:03:29

洛阳市电教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全市教育现代化步伐,全力打造智慧教育平台,推动洛阳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一、信息化建设引领教育新方向
 

洛阳市电教馆以国家政策为指导,把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基本要素,结合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要求,着力实施“六大工程”,即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数字差距的信息化均衡工程,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优质资源“班班通”工程,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工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努力打造“五大课堂”,即面向农村教学点的视频点播课堂,促进均衡发展的城乡同步课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名师网络课堂,实现资源共享的名校开放课堂、提升整体水平的信息技术融合课堂等。以优质资源嫁接优势教育,共同打造具有洛阳特色的信息化教育平台。
 

二、城乡教育资源优势共享
 

2011年至今,洛阳市共安装交互式“班班通”终端设备26040套,成建制学校覆盖率达到100%,班级覆盖率超过95%,有效缩小了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间的教育差距和数字鸿沟,基本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建成网络互动直播教室273个,建成创客教室62个,缩小了区域、城乡、校际的差距,提升了洛阳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使1.8万余名偏远农村师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公平,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构建洛阳教育云服务平台,建成洛阳教育城域网,引进“乐教乐学”人人通平台,通过光纤专线与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对接,实现网内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发挥教育信息化优势
 

洛阳市电教馆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大赛”“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比赛”“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应用交流推广活动”“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应用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论文大赛”“农村远程教育应用成果评比”等比赛,吸引众多教师参赛。2018年,全市共晒课121236节,累计有40138名教师参与晒课活动。其中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简称“国家平台”)晒课119768节,晒课总数、有课堂实录课例总数名列全省第一。其中部级优课98节、省级优课218节、市级优课724节,均位列全省第一。


全市共立项省级科研课题78个,市级课题302个。并以洛阳市科技馆科普大讲堂为依托,举办多期《简易机器人制作》《3D打印科普知识》《航空航天科普知识》《航空模型基础知识》等科普讲座,提倡学校开展校园机器人、3D打印、3D绘画、Scratch创意编程、科学实验、航模、建筑模型、科技制作等科技创客社团,制订和开展校本课程,利用寒暑假组织机器人和创客教育科普下乡活动,通过各种信息化教学的观摩展示,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深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