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E教中国•本期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6期 总第5726期 2019年04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6期  下一期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问题与思考(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任友群 发布日期:2019-04-08 14:34:59

任友群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国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教育学博士、教授。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如何建设适合课程标准的教学环境和实验室
 

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基本解决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配套机房的问题,虽然中西部地区可能还相对欠缺,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有在机房上课的机会。但我们希望除了传统机房外,还要有一个信息技术的创新实验室,以及一个高强度的、和学生互动的在线资源(如图1),这点即使是在上海这样的城市,目前也没能做到全覆盖。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也提出了挑战。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才能提混合学习、协同学习、创中学、做中学等。

信息技术评价改革中呈现出的问题
 

信息技术能不能在更多省份成为高考科目?国家对高考改革决心很大,2014年之后上海和浙江率先进行了改革。经过一轮改革之后,现在各省份都在陆续跟上。上海和浙江在改革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其他省份也都在进行修订。能不能鼓励更多省份把信息技术列入高考,从中国现有体制来看,我个人的观点是,列入高考更好。
 

那么,在列入高考的同时,能不能在确保公平的条件下实现考试制度的改革?因为纸笔考试确实限制了可以考查的知识和能力,很多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能力纸笔考试是考不出来的,机考在这方面有没有可能有一点改善?
 

另外,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怎样才能真实测评出来?到底是机考能测得出来,还是纸考能测得出来?或者一部分机考,一部分纸考?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信息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思考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式的变革
 

我们希望把STEM教学理念融入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中,所以在前文提及的6套教材中有很多章节是按照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来展开的,如跨学科综合、项目引领、创新活动等,只是比重不同,但整个趋势就是让STEM思想能够更多地进入课堂。(如图2)

信息技术教师培养方式的变革
 

职前教师培养怎么改革?无论是师范类大学还是非师范类大学,培养出的以后要到高中、义务教育阶段去做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生,他们的学科知识结构能不能与课改后的标准相吻合?职后教师又如何培训?还有一些学历型的提升,比如说学术型的研究生或者教育硕士、教育博士类的研究生,如何在岗进一步提升?这些都是教师培养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教材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项目学习方式:小组学习协同完成任务。
 

跨学科学习内容:多学科内容围绕项目融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


立体式学习环境:现实与虚拟交织学习环境。
 

深度学习评价:面向解决问题的学习评价。


建设探究性数字化学习环境
 

能不能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跨校、跨区域的联合备课?目前有些地区已经在进行探索。还有一些联机测试,比如之前提到的项目式学习,一个小组怎么评价?最后算谁多少分?这些都是很具体的问题。(如图3)

教学方式的转变


我们希望把传统的“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聚精会神”慢慢变成“学生活动得津津有味,教师支持得准确到位”,也就是从“听中学”到“创中学”。
 

课程改革其实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近十年来我们国家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没有停止过,而这次的课改可能依然会持续十年。这十来年对我们国家来说非常重要,是中共十五大报告中“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一百年,又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年,教育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阻断代际贫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有重要影响。
 

每一次课程改革,都朝着教育理想迈进,但每一次课程改革,也都会遇到新的问题。我在基层工作的时候说过,我从没看到过一个贫困户家里有一个大专以上的毕业生。如果家里有这样一个学生,基本上也不会贫困了。所以,如果我们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完成高中教育,甚至能够读完大专,如果多这么一个学生,我们国家可能就会少一个贫困户,整个社会就能更加安定祥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