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E教中国•STEAM课程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5期 总第5721期 2019年03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5期  下一期
动势能转换——3D打印重力小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主讲人:管轶 发布日期:2019-03-25 14:16:15

管轶   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现任上海市嘉定区南苑中学物理教师,学校3D打印社团教师,i3DOne青少年三维创意社区创客导师。曾多次指导学生参与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等活动。

学习背景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3D打印等技术为代表的先进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技术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并且已经影响到了学校教育与人才培养。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常用的教学方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初中物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掌握初中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意义重大。初中物理课时较为紧张,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力、热、声、光、电和原子物理等诸多知识内容,要在有限的课时中让学生尽可能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教学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D打印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一直因打印成本昂贵而无法得到普及与应用,而目前它正处在关键的转折点,正如计算机由昂贵的工业品向家庭民用转变一般,3D打印目前正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打印成本的持续走低使其很快走入公众视野。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3D打印已不再局限于工业设计、科研等高端领域,它正逐渐走出工厂与实验室,走进家庭与学校,走进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3D打印同时满足了物理实验的各种需求,因此,一线教师尝试将3D打印运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助力物理教学的开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2.能够判断重力势能和动能大小变化。3.掌握3D模型制作软件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   1.经历重力势能(动能)概念的形成过程、重力势能(动能)与相关因素间关系的实验探究过程以及能的转化研究过程。2.了解用科学语言描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的方法,感受实验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和猜想、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跨学科教学,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是纸上的,而是可以使用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设计制作重力小车。


教学难点   在安装运行重力小车时,找出重心不稳导致翻车的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
 

PPT、3DOne软件、3D打印机、木棒、滑轮、钩码、车轮、车轴。


教学过程
 

一、聚焦任务,激发兴趣
 

播放赛车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扫描右侧课件讲解视频二维码)


教师提出本节课教学任务:用3DOne软件设计一辆小车。


二、设计指导,着手实施
 

设计引导一、制作设计以重力为动力可以行驶的小车 
 

1.提问:如何让重力成为小车的动力?
 

2.引导:利用简单的机械工具来改变力的方向,从而使重力成为动力。引出工具滑轮,给予学生初步设计草图与基础材料。(如图1)

设计引导二、学生设计车架底座与传动装置
 

1.制作车轴孔半径为0.5mm,木棒连接口半径为1.5cm的车架底盘,在3DOne软件中进行操作。
 

(1)选择基本实体正方体:80mm×60mm×10mm,放置在原点处。(如图2)

(2)对新完成的正方体进行镜像。移除添加实体。(如图3)

(3)选择基本实体圆柱体:半径2mm,长70mm,放置在一侧穿过目标。(如图4)

(4)对圆柱体进行镜像。移除选中实体。(如图5)

(5)选择基本实体圆柱体:半径2mm,长60mm,经过刚刚开的孔。(如图6)

(6)对圆柱体进行镜像。在车子的中间位置放置圆锥体,上底8mm,下底15mm,高25mm。(如图7)
 

(7)在圆锥体上放置圆柱体:半径为3.5mm,高为25mm,与圆锥体重合。选择圆锥体与圆柱体组合编辑减运算。(如图8)

2.制作传动装置:安装滑轮,连接细线传输小车的动力。成品展示如图9。

三、课后总结,发现问题
 

学生对重力小车难以把握重心,比较容易翻车。有的学生认为,小车越高越好,因此选择很长的木棒安装在底座上,导致小车重心偏高,容易翻车。有的学生认为,小车要有速度,因此选择较重的钩码,钩码的下降速度是快了,但是小车的重心向前,放在地上一下子就把小车拉倒了,根本行驶不了。
 

实践反思
 

本课是对3D打印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尝试,重点在于通过项目制作与组装运行,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解决现实问题综合起来,能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是学生没有能力做事,而是他们没有机会去做,作为教师,我们不应只是死板地传授学生知识,而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学习。初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与探索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探索、去学习,他们的设计与创造力可能是我们教师无法想象的。
 

专家点评
 

本设计是对3D打印课程在学校中有效实施途径的一种有益尝试,将3D打印与“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的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本设计向学生展示了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钩码向下运动,带动小车向前运动,往复循环;小车底座和传动装置是3D打印设计制作。在课堂上教师演示该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小车竞赛,这一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指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点评人:金建萍,上海市嘉定区南苑中学,物理高级教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