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E教安徽•教育信息化巡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4期 总第5715期 2019年03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4期  下一期
安徽教育信息化跻身全国前列
来源:《安徽青年报》 作者:韦玉柏 发布日期:2019-03-11 13:19:19

在教育部2018年编制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中,安徽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综合水平居全国第七位,教学应用水平连续两年排在全国第一位。2018年5月,在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中,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莅临安徽展厅考察,对安徽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创新做法及成效予以高度评价。


立足省情抓统筹
推进教育信息化一体发展

 

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安徽强化省级统筹,明确职责分工,整合各级力量,推动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高效、有序实施与整体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思路。安徽省政府颁发《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政府落实自身教育信息化责任主体,对教育信息化实施战略统筹。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等五部门联合实施《安徽省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和《安徽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目的、主体、对象、内容、办法等,从更高层面推进信息化融合,确定省、市、县(区)、校各自职责和任务。各市、县(区)和学校组织编制本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并负责层层落实到位。
 

明确工作方向,突出重点先行。针对安徽农村学校和学生占比较大,农村教育仍是教育发展的“短板”的省情,坚持以促进教育均衡与公平为目标,创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将教育信息化工作重心放在基础教育,工作重点落实在农村中小学,予以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倾斜。近三年来,全省投入教育信息化资金53亿元,其中,用于农村中小学资金占七成;省级财政拨付1.5亿多元专款用于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应用,实现教学点全覆盖。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增强了教育信息化兜底线、保基本、促公平的能力,有效促进了全省教育的优质均衡。


创新模式抓建设
提升信息化基础环境支撑能力


创新平台建设模式。在两平台建设过程中,充分激发市场的资源配置活力,以“所有权、监管权、应用权在教育,建维事务在企业”的原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省教育厅提出应用服务需求和过程监管,企业实施建设和技术托管,保证建设与应用效果。建立政企共建共管的工作机制,坚持例会制度、周报制度、巡查制度,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评测机构进行评估检查,确保平台各项服务的安全、高效运行。省教育厅相继制定了协同建设信息化平台促进互联共享、平台服务内容与建设规划、平台开发API接口规范等指导文件,构建省、市、县、校四级互联互通的教育云服务体系。
 

创新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方式。要求各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三通”工程,同时省里在学校标准化建设、改薄项目等方面对各地进行政策指导和支持,各地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有了很大提升。截至2018年6月,全省中小学宽带接入率100%、班级多媒体覆盖率99.3%、生机比7.80∶1、师机比0.88∶1,网络学习空间师生注册率均达100%。


创新资金筹措方式。依据“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确定了省、市、县分级分类负担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资金。其中,省级两平台的基础环境建设和管理平台的业务应用系统开发资金由省级统筹承担,通过政府采购集中建设;两平台系统集成、平台出口带宽和资源建设资金由市、县按因素分比例从学校公用经费和教育事业费中解决。据此,安徽统筹一亿多元用于数据中心和两平台及业务系统建设。
创新资源汇聚模式。安徽每年投入几千万元资金购置资源,2016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完成了“教学素材库”“互动式数字教材”等五个资源包的建设任务。对于特色化精品资源,建立评估准入机制,搭建资源超市,由师生自主选择有偿使用。对于本地原创资源,通过各种教研、评选活动,汇聚省内优质教学资源,增强了资源的适切性、有效性、可选择性和多样性。截至2018年6月底,资源平台保有量达160TB。累计上传资源2348万余条,下载资源2533万余次,访问量突破2.4亿人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师生对各类优质数字资源的应用需求。


强化实践抓应用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有效促进信息化教学应用。不断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在教师空间推出自主研发的“我的教研组”活动栏目,展示网络教研、学习的随时可行、跨越时空、互动留痕的功能,进一步突出平台和空间的资源汇聚、应用驱动、评价分析等三大功能。创新开展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应用模式,为4900个教学点开了53.9万节课,涉及音乐、美术、英语等八个学科,总受益学生约为33万人。以活动的开展带动学校应用,依托省级资源平台,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一师一优课”、乡村教师信息化应用竞赛等活动,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与普及,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2014年~2015年,安徽教师获部级优课数位列全国第四;2015年~2016年,安徽教师优课的晒课数和部级优课数均列全国第二,获优秀组织奖;2017年,安徽晒课教师数、晒课数、晒课实录数,均位居全国第一。
 

不断提升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围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安徽在部署11个国家系统时,新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动态监测等17个省级管理系统,汇聚形成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常态数据库,并向各地进行数据授权与共享,促进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利用大数据辅助教育管理和决策。充分利用大数据,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义务教育控制和消除大班额专项计划、控辍保学指导意见等措施,为教育领域“放管服”提供支撑。


持续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通过现场培训和视频会议等形式,先后举办多期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专题培训会,对各市、县(区)教育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相关处室和部门负责人,以及中小学所有校长计1.6万人进行了全员培训;积极开展在线课堂、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教师应用能力提升、乡村教师网络研修、“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等专题培训,采用远程和集中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方式,近三年来培训中小学教师共49.8万多人。
 

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在“三通两平台”等设施环境整体提升基础上,下移工作重心,主抓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应用,优先发展农村智慧学校建设,形成了具有安徽特色的“5+2”智慧学校建设框架;召开智慧学校建设现场推进会,遴选了364所学校作为智慧学校示范校、实验校,确定金寨县为智慧学校建设示范县,并结合新课改、新高考要求同步推进全省普通高中智慧学校建设。


着眼管理建机制 保障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建立教育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省教育厅成立了领导小组,加强对全省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制定《安徽省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构建省、市、县(区)、校四级联动的信息化综合管控体系,全面提高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建立和完善安徽教育数据中心安全保障体系,利用专业的VPN系统与防护软硬件系统,建立上下贯通的信息安全一体化整套防护体系,营造全省教育系统安全、绿色、稳定的信息化应用环境。每年度召开全省教育网络管理暨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会议,着力提高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网络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水平。
 

建立运维保障机制。探索建立信息化设备正常使用的长效运行保障机制,提高信息化设备的管理、应用水平,使其充分发挥效益,编制印发《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设备运维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社会化外包和自维护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保障学校信息化工作可持续发展。同时,将《安徽省基础教育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规范(试行)》融入《安徽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中,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筑牢坚实基础。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