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E教中国•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4期 总第5715期 2019年03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4期  下一期
常见数学思想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自强小学 李元慧 发布日期:2019-03-11 10:31:23

长期以来,一些小学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成绩的好坏,取决于数学题训练量的多少。事实上,数学习题是永远做不完的,可数学思想是有限的。教师不能把精力花在刀刃上,结果只能事与愿违。
 

日本教育学家米山国藏研究发现,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数学知识,步入社会后几乎没有机会应用,出校门一两年就会忘记,而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却能长期发挥作用。可见领悟数学思想、运用数学思想才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是数学的灵魂。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计算教学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是根据数与形的关系,促进数与形的转化,以此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特别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理解算理,采用数形结合,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把抽象数字化为具体图形,使问题简单、快速得以解决,更利于小学生接受,使其更能深入理解算理。
 

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时,教师出示例题:学生一片茫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分数用画图或折纸的方法表示出来,学生动手操作后展示自己的分数,教师再集体纠正错误。怎样把这两个分数相加呢?学生借助图形猜想的结果可能是(学生把两图上下对齐,再比较)。教师让学生交流猜想过程。

学生小组讨论:结果为什么是?学生充分发挥图形的作用,积极动脑思考,教师因势利导:是哪两个分数直接相加得到的?的原分数是多少?它与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能直接相加?此时学生恍然大悟: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求出结果。
 

这个探究算理的活动,就是数形结合的过程,让学生看到算式想到图形,看到图形想到算式,学生把数和形在头脑中进行有机结合,借助直观、形象的图形分析,明白异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这一探究过程由学生亲自操作,自主构建知识,学生理解才能深刻,不易遗忘。小学计算教学必须探究算理,数形结合是小学阶段计算教学中理解算理最有效的数学思想,教师要深刻理解、灵活运用。
 

二、化归思想在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中的运用
 

化归思想是数学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其思想是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简单的问题,直至转化为已经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其基本形式为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曲为直等。
 

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让学生课前准备几张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纸板,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纸板,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纸板,以及剪刀、直尺和三角板。上课时教师组织学生用面积单位量自己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满一格按一格计算,学生根据图形的实际大小选取面积单位,交流量出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课件:一个平行四边形果园,底边长120米,底边上的高是80米,怎样量出它的面积?学生一下子陷入了沉思,数据太大,用面积单位量很不方便。一会儿,有学生主动提出,如果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像求长方形面积那样,即可代入数据马上计算求出。教师抓住教学契机,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和工具,把平行四边形剪一剪、拼一拼,转化为学过的图形再求面积。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操作,然后汇报剪拼情况,集体评价。基本情况有以下三种:

学生看题思考:为什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原平行四边形的什么量?拼成的长方形的宽是原平行四边形的什么量?拼成的长方形面积等于什么?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至此,学生完全理解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理过程,化归思想运用得当,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在整个小学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中,均采用这种教学思想进行教学: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圆转化为长方形。这些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都体现了化归思想的运用,都是运用知识的同化过程,这样有助于构建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三、数学模型的使用中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思想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它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集合与对应的思想,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运用函数图像和性质来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已完成了许多常见数学模型的构建,下面以“差+减数=被减数”为例,谈一谈函数思想的渗透。设被减数一定,减数与差的变化如下表:

减数与差是怎样变化的?能否求出空格内的数?当减数是25时,差是多少?
 

此表中减数依次增大,差依次减小;反之,减数依次减小,差依次增大。这样使学生感受到,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有意渗透了函数思想。
 

再如,应用数学模型“工效×时间=工作量”,其中工作量一定,设计如下题:工人师傅计划生产1200个零件,____,需要多少小时?教师让学生填上条件,再求问题。学生通过填条件,求结果,感受到每小时生产零件个数与所需时间的变化。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体会到,一个量发生变化,另一个量也会发生变化,但两个变化的量的积不变。


四、精心命题,启发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题
 

为了使学生系统地理解、运用常见的数学思想,教师要精心设计特定习题,强化数学思想。
 

如判断题:自然数的个数比偶数多。如果运用集合、对应、极限的数学思想处理就相对简单了。于是,教师让学生把自然数集合的各个元素都乘以2,建立一种对应关系,得到的各个元素放在下一个集合里面,学生尝试后发现:自然数、偶数都是无限的,没有可比性。
 

又如:5筐梨和4筐橘子共180千克,每筐梨重a千克,每筐橘子重b千克,那么:(1)5a表示____;(2)4b表示____;(3)____+____=180;(4)180-5a=____。这道题看似简单,其实揭示了方程的本质,未知数与已知数平等参加运算,建立等量关系,为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


再如:探究0.999……=____。学生学习循环小数后,教师可让学生讨论:这个数到底是多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当循环节个数无穷大时,0.999……=1。此题便是运用极限思想来求解。
 

运用数学思想,通过解题加强对数学思想的理解,这种双向驱动的思维训练,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有兴趣,头脑越来越聪明。
 

小学数学知识浅显易懂,但也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的理解与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课程标准把小学数学“双基”拓展为“四基”,把基本的数学思想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明确使命,系统学习与数学思想相关的本体知识,深入挖掘,梳理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找准切入点,将无形的数学思想贯穿到有形的数学教学之中,将数学的本质、知识的形成、思维活动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插上数学的翅膀,遨游在深邃的数学王国之中。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