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2018年教育信息化领域大事件盘点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选题策划/本报编辑部 发布日期:2019-02-25 11:31:35 |
叁:《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发布实施
观点:在教育信息化2.0的开局之年发布《规范》,要求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服务,将重心放在校园中“端”的建设以及用户信息素养上,对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数字校园覆盖全体学校”这一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使全体中小学校在探索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学校进程中迈出坚实一步。《规范》较之以往相关文件,更加全面,更具有指引方向和基础规约作用。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发布的《规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全面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的信号。
肆:全球首册人工智能教材在中国问世
观点:自“人工智能”两次写入政府报告后,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是我国中等教育体系首次引入AI教材,标志着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国正式迈入基础教育阶段。由此“人工智能”这一当今最前沿的高新技术将走出“象牙塔”,成为每一个在校高中生都可以掌握的基本技能,为智能时代的后继人才做足储备。
伍:《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出台
观点:当今世界,倡导STEM教育已经成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也是全民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迫切要求。该计划的推出,昭示着新经济业态形势下,从基础教育层面全面落实培养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国家计划的正式实施。它将为中国STEM教育的研究及推广提供序列化指导方向。
陆:《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出炉
柒:教育部要求学校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捌:《地平线报告》2018年高等教育版正式推出 2018年8月16日,《地平线报告》2018高等教育版(下称《报告》)全文由美国艾迪尤考斯出版社正式发布。《报告》确定在未来五年(2019—2023)对全球高等教育实践产生深刻影响的关键趋势、重大挑战和重要技术进展。本次《报告》首次提出“新形式跨学科研究的兴起”这一关键趋势;并增添了“使组织设计适应未来工作”和“经济和政治压力”这两项以往没有的新挑战;以及技术层面出现的新兴工具和策略。其中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方面,中国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受到国际的广泛关注。 观点:美国非营利组织新媒体联盟(NMC)去年在发现自身资不抵债后宣布了关闭,引来了社交媒体界的一片哗然。令人欣慰的是,十多年来,与新媒体联盟合作出版年度《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的艾迪尤考斯出版社,在2018年获得了NMC地平线项目的授权,《报告》终于得以延续。但令人遗憾的是,2018年的《报告》只是关于高等教育的,而往年还会单独发布基础教育版的报告。
玖:在线课程国家标准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18年第11号公告,批准发布了GB/T36642-201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在线课程》国家标准(下称“标准”)。标准给出了在线课程和评价方案的信息模型和要素,规定了各要素的功能和属性以及相应的XML绑定。该标准适用于对不同类型的在线课程开展建设以及评价,适用于需要开放共享和在不同平台间迁移的在线课程的设计、资源开发。 观点:一直以来,在线课程因其可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可反复学习、调节难度,可提高学习的丰富性、趣味性等特点,受到许多学习者的青睐。不过,随着在线课程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发现,在线课程并不是将传统教室中的课程录像原封不动地传到网上,供学习者观看,而是需要根据在线学习的特点专门设计和制作。可以想见,随着此次标准的发布,未来,在线课程或将迎来结构调整、优化提高和快速发展。
拾:《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正式发布 2018年11月10日,《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正式发布。全书分十章,梳理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典型场景、发展趋势,提出了五个典型问题和建议。根据蓝皮书,未来教育要关注人机结合的制度体系与思维体系,关注核心素养导向的人才培养,关注学生的灵魂和幸福,关注个性化、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学习,关注人机协作的高效教学等五个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认为,虽然具体变化形态是多样的,但这些方向是确定的。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