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E教中国•本期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61期 总第5692期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1期  下一期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重塑(上)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柯清超 发布日期:2018-12-28 15:06:18

柯清超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辅助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人工智能助力人类学习
 

一、人工智能的提出与发展
 

众所周知,技术能够辅助教育,却不能解决教育的一切问题。在人类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在推动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进程中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在过去,很多技术都是从宏观的理论政策和心理学的角度去推动;而在今天这样一个技术急剧变化、大量新科技不断涌现的时代,这些创新科技便成为推动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要驱动力。


早在1950年,第一个人工智能概念——图灵测试就已出现。从那以后,人类便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了很高的期待值,但每一次却又很失望。网上流传着一幅有关“人工智能发展成熟度曲线”(如图1)的漫画,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由期待到失望的心理落差。科技对教育的改变同样如此。每一轮新的科技到来我们都期待它能够改变教育,但当我们实践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它并没有带给我们期望中的效果,于是我们便开始期待更新的科技来推动教育。

尽管如此,人工智能还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着,而且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地步。在2018年的谷歌 I/O开发者大会上,新一代“谷歌助手”已经可以像人类一样打电话。在现场,“谷歌助手”模拟人类打电话到美发沙龙进行预约服务,与工作人员进行对话,其音色、讲话逻辑已十分逼近人类,甚至难以分辨哪个是人,哪个是机器。(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而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也十分迅速。某社交视频软件已经可以实现动态瘦身、美颜功能,不再是“有图有真相”的年代。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早期的人工智能实际上是一种运算智能,重点在于运算、储存信息和答案。而今天以谷歌公司开发的AlphaGo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阶段已经到来,机器学会了向人类学习。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未来也许是一种仿人脑的认知计算,人类的智能跟机器的智能也许会融合在一起。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美国的一些媒体也表示了担忧。他们描述,人类以后也许会发展到一个阶段:满大街都是一些沦为无用阶层的乞丐,和机器人一起趾高气扬地逛来逛去。那么,如此“聪明”的机器是源于什么呢?无疑是网络普及下的大数据资源。
 

例如机器翻译,谷歌、百度的中英文翻译已经做得非常好,它是如何做到的?它把所有人类翻译过的中英文材料全部收集起来,当你想要搜索中文“三通两平台”一词的翻译时,它会搜索其储备的几十万、几百万份过往翻译的英文材料,最终发现样本中有99.9%的材料都将“三通两平台”译为“Three links and two platforms”,因此,它将这一答案呈现给你。语音识别也是同样的原理。
 

又如谷歌公司的无人驾驶技术,也是依靠大数据完成的。谷歌的无人驾驶技术看似非常智能的背后,其实是一套非常简单的逻辑——数据模型。之所以能够实现无人驾驶,首先需要有人驾驶汽车在规定的路线中扫描道路情况,例如道路的宽度、限速以及障碍物等,形成一套精确的数据模型,然后才能够实现无人驾驶。所以,尽管我国各大汽车企业都在探索无人驾驶,但其普及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再如,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社会上诞生了一个新的职业——人工智能训练师。最近有一款“识花神器”——形色App。当我们想要识别一朵玫瑰,人工智能训练师便会找到若干朵玫瑰的图片作为样本。使用者拍摄玫瑰照片的时候,后台便将其图片与样本进行匹配,相似度达到99%,软件就会告诉使用者这是玫瑰。但如果哪种花还没有这样的样本,软件就识别不出来。
 

二、人工智能助力教育体系变革


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需要有大量的人工智能训练师进行数据收集,从而“教”会机器像人一样识别东西。那么我们把机器“教”完之后,能不能让机器来帮我们教活人呢?我认为肯定是有这种可能的。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这两者不是矛盾体,不是对立的。人工智能是按很简单的逻辑、很粗暴的大数据去获得一些理解和认知,而我们人类有更高层次的思维,这两者是可以形成互补的。我设想,未来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会是一种协作的关系,在协作好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可预测的教育模型。


但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我们还无法建立一个庞大的、智能的教育体系,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大数据,更没有一套完善的数据整理、标注、分析系统。但我相信,未来,我们通过收集课前备课、课堂互动反馈、课后评测、个性化学习、教研等数据,并对其进行标注处理,一定可以实现用机器给师生进行画像,分析出集体化的班级教学状况,个体的认知水平,等等。这都是未来教育信息化所要做的工作。我们当前的教育信息化,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买设备、做课件等过往一个时代所做的事情,而是要建立一个大数据平台,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类、关联,从而能够对不同的学习者提出具有指导性的智慧处理。我们在使用这样一个平台的过程中,通过教育的数据获得知识,体验到好的学习方式,而后得到一种创新的输出,输出后又变成新的教育数据,从而形成一种不间断的良性循环。
 

基于大数据,我一直有一个梦想——智能分发。很多学生一进课堂就讨厌上课的教师,为什么?这不是学生的问题,也不是教师的问题,而是教师授课的风格可能真的不适合学生。如果我们用大数据将学生的喜好和教师的授课风格分析出来,并将其进行匹配,我们就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这样一个时代,人工智能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推动社会的发展。与其说人工智能是新的技术,不如说是一种新的突破性思维,它把过往几十年一定要用逻辑推理的办法去解决的问题,变成了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数据驱动的方法来解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未来的人类社会,包括教育,一定是一种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相互结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局面。因此,与其我们今天半推半就,还不如尽快去拥抱这些能给我们带来更好体验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当前研究现状
 

一、人工智能的分类
 

第一类是运算智能,比如美国IBM公司生产的国际象棋电脑“深蓝”,运算速度非常快,算法优化非常厉害。


第二类是现在发展最快的感知智能,比如云识别。正如形色App,软件自动识别告诉我们这是玫瑰花,那是百合花;又如无人驾驶技术,它能感知周围是否有障碍物,是否为马路,等等。当然,这种感知也会出错。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有一次跟在一个大大的、车厢涂成白色的大货车后面,结果撞上了,为什么?那是因为识别系统将前面白白的一片识别成天空中的白云,没有识别出前面是一辆车,无人驾驶汽车就撞过去了。我们现阶段所接触的大部分为感知智能。
 

第三类是人工智能的最高阶段——认知智能,它能够像我们人类一样能理解、会思考。


二、感知智能推动脑科学研究


现阶段我们所接触的人工智能绝大部分为感知智能,其对我们的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们过往对教育只能测量一些外在的因素,但要测量那些内隐的要素时,比如学生的思维结构、注意力、内在动机等,是没办法的。利用今天的科技,这些内隐的因素慢慢变得可以测量。
 

2014年6月12日,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揭幕战在巴西圣保罗科林蒂安球场打响。在球迷的狂欢声中,身患截瘫的28岁巴西青年朱利亚诺·平托身着一套“外骨骼机器衣”来到场边,象征性地为这届世界杯赛开球。在平托为世界杯开球的过程中,首先,头盔设备检测他大脑发出指令时的脑电波活动,即大脑神经信号。这些神经信号被无线发送到外骨骼机器衣内的电脑上,再由电脑把脑电波指令转换成数字化指令,指挥假肢行走并踢球。外骨骼机器衣首先稳住“球员”的身体,而后在300毫秒后,大脑信号就会命令假肢(机械脚)踢球,甚至可以用巴西式的踢法,将球勾起,向上抛出。平托的机械腿触球的一刹那不仅温馨感人,而且酷感十足,展现了当今高科技时代的前沿技术——脑机对接的神奇效果。这一技术就是脑机结合的感知智能,它能够测量出大脑的脑电波,识别出你大脑脑电波在想什么。这种脑科学技术的研究对教育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扫描二维码观看现场视频)

(未完待续)

本文根据2018年智慧教育交流与展示暨“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培训活动专家录音整理,有删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