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E教中国•创客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9期 总第5680期 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9期  下一期
人工智能初体验——语音识别台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主讲人:田迎春 专业指导:金文 发布日期:2018-11-30 10:16:16

田迎春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高级教师。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全国青少年未来工程师大赛、亚太机器人竞赛等科技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指导的多项学生科技作品成功申请专利。

 

教学背景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同时,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也指出:创意物化,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的数字作品。运用常见、简单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我校从去年开始尝试在小学阶段落实人工智能教育,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人工智能,体验人工智能。本项目的创意来源于创客社团一个学生的创客作品,整个项目采用项目式的学习方式。本项目分为五个阶段,本课是第三阶段的语音控制部分。本课的学习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人工智能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探究语音技术原理和设计方案,发挥想象,设计出满足学习需要的智能台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语音识别模块,了解语音识别的基本工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语音控制台灯的过程,掌握电路搭建和编程实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工智能为生活带来的便捷,培养学生对创新的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语音识别的基本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电路搭建和编程实现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广播软件、 Arduino Uno主板、杜邦线、 LED灯、 语音识别模块、 USB to TTL工具。
 

教学过程
 

一、应用体验,提出问题
 

人类已经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工智能的产品,如智能语音音响和电视、手机上的Siri等,这些智能化的设备让人和机器能够通过语音进行交流。联想到我们的多场景智能台灯,我们能不能也给它增加语音识别的功能,让它也能识别我们的语音命令呢?  
 

二、实验探究,体验原理
 

实验1 测试语音模块的连接是否正常


1.语音识别模块与USB to TTL连接
 

教师通过图示讲解连接方式,渗透串口通信的概念。(如图1)

2.测试语音识别模块


学生按照要求连接好后,教师讲解软件参数设置,学生自行测试原主板自带的识别内容:说出左转,输出00;说出右转,输出01。(如图2)若学生测试不成功,教师需要帮助查找原因。

实验2 设置语音识别模块


教师将软件通过文档发给学生。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语音识别模块的设置。设置内容为:开灯和关灯指令。
 

设置完毕后,学生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记录在实验单上,通过实验初步感知语音识别的工作过程。
 

教师通过图片讲解实验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如图3)

实验3 用语音识别模块控制LED灯
 

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提出要求:用语音识别模块识别出来的内容来设计我们的台灯。
 

教师出示连接图(如图4),学生根据连接图进行设备连接。

整个过程,教师需要对学生连接的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保证学生插线的准确,以免烧坏元件。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编程和测试,并填写实验报告单,记录实验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程序设计如图5所示。

总结提升
 

教师展示学生的实验结果。


在演示过程中有意识地用含有学生设计的语音指令的句子将其唤醒,导致误操作。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导致误操作?如何解决?


学生小组内部充分讨论。


教师最后汇总整理学生的方案:用日常出现概率小的词语作为命令前缀;用两级命令的方式进行识别。


师生讨论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利用日常出现概率小的词语作为命令的前缀,如开灯改成芝麻开灯等。
 

三、综合运用,完成作品
 

教师出示综合任务:完成多场景智能台灯语音识别的设计。(如图6)

学生小组内部成员分工合作,设计好方案。语音模块设置与米思齐编程同时进行。
 

在设置任务时将任务分为必做和选做,主要是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时鼓励学生挑战高难度。
 

四、总结本课,拓展延伸
 

师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教师拓展学生的思路,总结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语音识别。学生发散思维,说出答案。
 

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过程性评价更能看出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维路径。评价表见左侧二维码。
 

作品展示


本课是“多功能智能遥控台灯”项目中的一个环节,这个项目运用STEM理念让学生体验“创意物化”的过程。通过整个项目的实施,学生了解到人工智能中语音识别的工作原理,通过学习也设计了一些较为实用的产品。(如图7)

实践反思
 

本课是“多功能智能遥控台灯”项目中的一个环节,项目主要让学生体验“创意物化”的过程。本课让学生了解到人工智能中语音识别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和人工智能之间没有距离感,鼓励学生将所学技能应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
 

本课在原社团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技能进行了删减,对串口通信的概念由原来的理解改为了解,但课程实施后感觉这部分的知识还需要给学生们详细讲解一下,以方便后面的学习。
 

专家点评
 

本课根据课前对学生的调研结果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引领学生零距离接触人工智能,了解语音识别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在小学阶段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作为引导者,重点引导学生对现实需求、任务目标进行分析,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学科思维的形成,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通过同伴间的交流、分享,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的开放性,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点评人:金文,北京市海淀区信息技术教研员,高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