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E教中国•创客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8期 总第5674期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8期  下一期
开源硬件之合做电子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主讲人:王萍 发布日期:2018-11-16 11:05:18

王萍  北京师范大学密云实验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校科技主管。种子创客图书馆创始人,主持开发“创
意生活+”校本课程。教育部“硅谷计划”项目组专家,北京市信息技术先进个人,密云区STEM 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十三五”继续教育密云区教师培训讲师,曾多次辅导学生获得3D 设计全国一等奖、创客类全国一等奖、机器人类北京市一等奖等。2018 年5 月,《开源硬件之合做电子琴》获得2018 全国新媒体新技术创新课堂实践STEM 课例全国一等奖、现场课全国一等奖。

 

学习背景
 

指导思想
 

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是近几年来在全球日益盛行的教育新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艺术修养。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
 

2017版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学生能获得未来发展、终身学习、美好生活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所必需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有理念、会设计、能动手、善创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于开源硬件的项目设计与开发有益于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也是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现STEAM教育的理想方法。通过学习利用开源硬件及相关资料,让学生体验“合做电子琴”的创意、设计、制作、测试、运行的完整过程,初步形成以信息技术学科方法观察事物和求解问题的能力,提升计算思维与创新能力。
 

通过“合做电子琴”项目学习(PBL),综合运用STEAM教育理论,跨学科融合。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做中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校本课程“创意生活+”中“智能硬件模块”,主题是“合做电子琴”。共3课时,本课为第2课时,在第1课时中我们介绍了触摸传感器以及条件语句。本节课的目标是利用蜂鸣器,基本实现演奏简单曲子,例如《小星星》。在第3课时,会进一步延伸,引入硬件喇叭,让琴的声音更好听,3D打印让琴的外壳更美观。通过由浅入深的学习,最终完成一个产品化的电子琴。


学习者分析
 

1.教学对象:中学生尽管升学压力较大,但对“创意生活+”校本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较高。
 

2.学习者心理特征:(1)处于青春期阶段,“成人感”与“幼稚性”并存;(2)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知识储备:虽然已经是中学生,但大多数学生从未接触过编程和硬件,无程序设计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写例程,学习Mixly编程环境,理解蜂鸣器工作原理、条件语句及“且”逻辑。


2.通过学习“电子琴”制作的算法与程序,提高动手操作和计算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经历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制作、演奏个性电子琴的过程,增强沟通、表达和物化能力,享受造物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蜂鸣器的发声原理,程序设计的条件语句、“且”逻辑语句。


教学难点
 

用“且”逻辑设计控制传感器发音的算法。
 

解决方法
 

本节课教师采用“基于产品的项目式”的学习方式,制订导学案和逐步递进的学习任务链,帮助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学案导学”完成分步小任务,层层深入,最终完成本组的“产品”。
 

本节课设计了5个学习任务:1.认识蜂鸣器。2.用一个触摸传感器控制蜂鸣器发一个音。3.用三个触摸传感器分别控制蜂鸣器发出三个不同音。4.用三个触摸传感器分别控制蜂鸣器发出六个不同音。5.制作简易电子琴并练习演奏。
 

教师课前准备好导学案,给出蜂鸣器发声原理的例程。课上学生边读程序,边动手实验验证,调节频率,使蜂鸣器发出不同音节。给出“且”逻辑语句例程,学生模仿例程编写程序,突破难点。
 

案例详解
 

一、创设情境


教师播放《上学歌》音频,并提问是否听过此曲,请一位学生跟着节奏哼唱。通过《上学歌》引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出要探究的问题。
 

二、简谱基础知识
 

教师通过PPT,给出《上学歌》的简谱。问:“你认识简谱吗?”“你能唱出简谱吗?”并请一位学生唱曲谱。调动课堂气氛,引出简谱知识。
 

教师介绍简谱知识:音符下面的小圆点,叫低音点,它表示将音调降低了一个八度。音符上面的小圆点,叫高音点,它表示将音调升高了一个八度。一拍为一秒。不加节拍符号的音符为一拍,例如“1”代表发出一秒钟“do”的声音。下面有一道线的音符为半拍,例如“1”代表发出半秒钟“do”的声音。后面跟有一道线的意思是增加一拍。
 

三、合做电子琴(实践操作)
 

本项目的设计意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组内合作分工意识,在做中培养逻辑思维和程序设计思维、产品意识。整个项目过程中,教师只辅助答疑。
 

学生自主学习学案进阶任务,试着先用1个触摸传感器控制蜂鸣器,回答问题:蜂鸣器靠什么调音?示例程序是什么结构?(顺序、循环、条件)
 

学生合做电子琴,自主处理五个学习任务。
 

1.认识蜂鸣器(如图1)

在执行器中找到图形化语句(如图2)上传到主板上。

代码分析:
 

void loop( )
{
  tone(BuzzerPin6,200);
}
试着改变频率的值,听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蜂鸣器靠调节输出频率来表示不同音符,Mixly里已经给出了各个旋律的频率值。


2.用一个触摸传感器控制蜂鸣器,使其发出中音“do”


学生通过简单小程序,理解蜂鸣器的发声原理,并复习条件语句“如果”。“如果”模块是程序设计的选择结构。
 

参考程序如图3。

3.用三个触摸传感器分别控制蜂鸣器发出中音“do、re、mi”


参考程序如图4(这是两个传感器的,学生需要自己做出三个的程序),学会运用多分支结构。

4.用三个触摸传感器分别控制蜂鸣器发出中音“do、re、mi、sol、la”


逻辑里面的“且”运算,可以实现当两个传感器同时按下时,蜂鸣器输出一种声音。根据参考程序,完成本组的电子琴,这是进阶任务中最难的任务。(如图5)

5.用纸盒子制作电子琴,练习合作《上学歌》


学生在设计电子琴外观上,体验美感与个性化。在合作练习曲子时,体验相互协作的重要性。用游戏化的方式,玩中学,学中玩。


四、分享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上台演奏、分享经验,并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项目意识、产品意识,相互学习。
 

教师在黑板列出表格,组织学生评出演奏最棒组、制作最精美组。


五、改进作品
 

未完成作品的小组根据其他组分享的经验,邀请上一环节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协助,在教师和优秀学生的辅助下完成本组作品。已完成作品的小组修改作品并继续美化电子琴,研究练习演奏技巧。


六、归纳总结
 

教师提问:今天都学了什么?我们还能怎么玩?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和学生一起总结:简谱的基础知识;程序的条件语句、“且”逻辑;蜂鸣器靠频率输出不同音调;合作制作电子琴;组内合奏。


七、拓展任务:合奏新乐曲


教师提问:此曲谱内需要多少音符?需要怎样修改程序?为了演奏效果更好听,我们可以把蜂鸣器换成什么硬件?


本任务意在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程序设计和智能硬件,并引出第3课时要讲的喇叭、SD读取等知识点。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