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4:E教山东•课堂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7期 总第5668期 2018年11月02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7期  下一期
机器人教学,为创新梦想找个支点——高密市机器人教学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高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刘霞 发布日期:2018-11-02 15:19:52

编者按:
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机器人学科教育对高科技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已在信息技术课与课外科技活动中增设了有关机器人的课程内容。我国要赶超世界教育先进水平,必须大力加强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已经成为呼声很高的创新教育平台,正在大踏步地走向基础教育。同时,机器人作为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创新能力训练的有效工具,在教育界逐渐得到认同。


机器人教育是一项开拓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活动,具有趣味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正向着个性化教育、社区化教育与课堂化教育发展,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机器人教育走进课堂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方向。我们在机制推进、教材建设、教法研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持续科学的研究与探索。
 

一、 建立长效综合机制,推进机器人教育持续发展
 

为推进机器人教学的快速有序提升,我市在启动之初就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机制与措施,出台了《关于设立高密市教育系统创新奖的实施意见》,以后每年组织一次全市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大赛由市教育局组织,以学校承办的方式举办,按项目分为小学、初中、高中(职)三组,向获奖学生颁发获奖证书,给予物质奖励,为指导教师设立“指导奖”和“伯乐奖”,对创新教育开展好、学生创新活动成效显著的学校予以表彰。
 

全市每年举办科技创新大赛,检验各校科技创新成果,促进全市中小学对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视,各中小学都成立了科技创新活动小组,全市教育设立了科技活动月、科技活动周,科技创新成为一项普及性的学生活动。
 

在中考中制定政策,科技创新活动的成果是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创新成果特别突出的,可以破格录取到高中学习。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为创造性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 成立“少年科学院”,创建“机器人教学研究基地”,提升师生学研水平
 

2000年,由高密市教科院组织成立了“高密市少年科学院”。在教科院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组织了少年科学院的院长竞选,选出院长1人,副院长4人,理事若干人,并设立了各种机构,制定了章程。一大批优秀少年科技“精英”成为科学院院士。少年科学院的成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使科技创新活动成为中小学生经常性、普遍性的学习方式之一,将我市中小学生的创新活动与科学研究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许多少年科学院的小院士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有的多次在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有的在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很多我市以前的小院士现在成为高校、院所领域的骨干。
 

在开展机器人教学过程中,积极发现学校教学特色,分别在不同特色的学校建立机器人教学研究基地,通过加强基地建设、抓实培训来共同提高我市机器人的教学与竞赛水平。先后成立了高密一中篮球及足球基地、向阳中学篮球及足球基地、高密四中机器人创意基地、立新中学机器人创意基地、东关小学FLL基地等,充分发挥这些学校在机器人教学中的特色,利用它们的资源优势带动全市机器人活动的开展。基地在教育中坚持一个目的,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两个统一,进行动手实践和进行创造发明相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统一;三高,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含量;四集,集动手操作、社会知识、生活常识、专业技能等多方面于一体,充分盘活机器人教育优质硬软件资源,提升研究效益。基地开展活动,一是让学生通过高科技含量的设施,感受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让学生感悟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源泉;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创新并不神秘;同时还让学生产生了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豪情。二是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学会创新。为实现教育目标,基地教学研究采取了三项重要举措:一是设置“自助餐式”课程,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创建基地活动,给学生营造了科技创新的氛围,有效地完成了个体生产力向集体生产力的转化。
 

三、 深化课程整合与开发,指导机器人教学有序开展
 

在实践教学中,没有一套好的教学材料不行,但只有一套也不行。在林林总总的与机器人教学相关的课本中,很难找到适合我市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资料。所以,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校本实验课程教材。我们将课程开发与编写做为重点项目进行推进,根据上级竞赛及教学要求出台课程大纲,要求各学校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机器人硬件建设项目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到目前为止,我市大部分学校有了自己的机器人校本课程,并在全市共享这些课程。学校成立了以业务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校本课程开发小组,针对信息化教学特点,结合上级部门开展的系列比赛活动,先后开发了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校本课程。如高密一中编写的《电脑机器人基础》《电脑机器人科技创新》《电脑机器人编程基础—C语言版》等,高密五中的《炫舞动画》《FLL机器人教学》等各类课程。课程的开发与编写实现了机器人教学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也是我们普及机器人教学软件的保障。其实我们不只着眼于机器人课程的开发,各学校根据校情还开发了电脑制作、信息学奥赛、动漫研究等各类校本课程,丰富了科技创新教育的内涵。
 

课程有了,如何发挥其作用?实验学校通过海报、广播宣传等方式及充分利用社团活动、选课走班机会,让有爱好的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使其学有特长,并且邀请部分学生参与课程的修订。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系列化机器人校本课程体系。
 

四、 开展一体化研究,实现专业人才共成长
 

针对机器人教学研究特点,通过建立虚拟教研室,成立导师团等方式,依托高中教学管理区,进行高中、初中、小学一体化研究,盘活教育资源,共享生产力,组织各校上报教学实施方案及建立特长学生人才信息库,建立发现—培养—跟踪机制,用心组织,长期抓促,取得良好效果。
 

1.成立特长教育导师团
 

倡导“能者为师”的理念,聘请特长教师对全市机器人教师进行了系列培训,采取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要求被训教师根据所学当堂完成任务,并且布置课后拓展作业,便于扎实掌握所学内容,有效提升了辅导老师的业务水平,考评优秀的学员作为辅导教师后备人才。
 

2.定期组织优秀点校进行经验交流
 

定期以教学管理区为单位进行教学展评活动,交流经验,共享资源,推介成功做法。如介绍机器人教学及竞赛的一些基本规则、参赛注意问题、如何辅导学生、如何进行学生选拔,学生动态管理、网上辅导等的优秀做法;参加夏令营及各类机器人培训与竞赛活动的体会等。通过一体化研究活动,典型学校的好做法、好措施得到了推广,人才库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各教学管理区初、高中特长教育实现有效链接,形成了高中为龙头、初中拉动、小学普及抓促的教研局面。
 

3.引进技术力量,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
 

为了开拓教师的视野,更新课程理念,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多次派老师到机器人教育走在前沿的学校取经学习,并与烟台迈高科技公司联手,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打造机器人教学基地、机器人俱乐部,这里完全是学生的舞台。我市东关小学、第一实验小学、朝阳小学等城区学校不仅学生参加研究,家长也热情参与并主动购买设备与孩子共同探索,形成了亲子共育的局面,许多家长远离麻将桌,推掉了应酬,放下游戏机,在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和谐了家庭关系,良好地融洽地与孩子沟通。该举措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团队意识与合作共享精神得到完美的体现,对孩子的性格和人生价值观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五、 做实做活各类研训活动,助推机器人教育科学发展
 

1.三级联动, 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以“教材研讨、课题研究、特色发展、科技创新”为凭借,抓好校内、校际、市内三级联动专题教研,全面提升机器人教师专业素养。以竞赛、比赛活动为抓手,以培训研讨为载体,打造业务素质硬、研究能力强的专任教师队伍。实施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工程。依托数字教育培训平台,开展全员教师信息化应用网络培训。积极开展周六研究课、暑期教师培训、教学基本功比赛等业务培训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及教学基本技能。


2.以赛促教,向实践操练要成效
 

机器人教学是一项集教学与竞赛特点于一身的活动,结合这一特点,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组织机器人季度赛、年赛,通过以赛促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各学校也组织各类活动提升机器人教学水平,如定期出版机器人科学画廊,在体育艺术节中举办电脑机器人大赛,定期进行机器人表演赛等。越来越多的学校与师生得到提升发展,如高密一中已有二十多名学生因机器人竞赛获奖取得高考加分和保送资格,夏飞同学考入美国知名大学深造,多名学生到国外交流学习,有六名同学在大学期间参加机器人相关竞赛获得保研资格;全市有三名在机器人教学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师被评为“高密名师”,由教育局出资建立名师工作室,取得评优晋职优先及带徒资格;2012年高密市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全国机器人教学展演,得到一致好评。


3.课题研究,引领机器人教学长效提升
 

以国家、省、市、县四级立项课题为主线,以实验学校为依托,组织实验教师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推动机器人教学研究进程,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通过开展课例研讨活动组织课题点校联动研讨,骨干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并召开专题研讨会,解决教学难点问题,形成有效解决措施。重视草根教研,实施小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实施微课教学并建立个人教学资源库,进行翻转课堂实践与研究,并将此作为我市的重点工作项目实施。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机器人教学研究的进程,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总之,机器人技术综合了多学科的发展成果,代表了高技术的发展前沿,机器人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多个领域,它融合了多种先进技术,没有一种技术平台会比机器人具有更为强大的综合性。引入教育机器人的教学将给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增添新的活力,成为培养中小学生综合能力、信息素养的优秀平台。我们将努力探索机器人教学研究,给学生一个成就梦想的支点。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