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E教江苏•校园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7期 总第5668期 2018年11月02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7期  下一期
中山小学,走向世界的中国小学——南京市中山小学践行中山教育思想的实践探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南京市中山小学 庄永洲 李万青 发布日期:2018-11-02 13:26:04

中山,近代中国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山公园,中山医院,中山学校,中山路……中山,成为一个共同的、荣耀的名字。这,都缘于一位伟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紫金山高,月牙水长,吾校矗立,钟山之阳。位于紫金山南麓的南京市中山小学,是南京市唯一一所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学校。中山小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资源,给这所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奋斗是一首诗!一个团队的奋斗更像一幅壮丽的画卷,绵延九十载,深情向未来。有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在这幅画卷里氤氲……

——题记

发展历程

坎坷九十载描绘中山壮丽画卷

1928年的秋天,中山小学在陶行知的学生陈性松的主持下开办了。原址位于中山陵的石像村附近,故名为石像村中心小学。随着建设中山陵工人的增加,建陵工人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了中山陵园管理局一项重要的保障工程。为了让周边的孩子都能够有学上,1929年“孙总理治丧委员会”拨款5000元,在中山门外建起了南京市中山门简易小学。
 

据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记载,1936年国民政府准备将中山门小学搬迁至当时的陵园新村核心地带,以满足当时国民政府要员子女就学的需要,学校规划占地67亩,设备设施一流。可是,学校刚刚开建,日军就开始进攻南京,导致学校刚刚动工,便夭折了,当时的陵园新村也被日军轰炸,夷为平地。抗战胜利后,学校仍然在原地办学,在中山门外的月牙湖边一待就是70年,一直到1999年因城市改建而搬迁。学校虽然在战火中丧失了一次发展的机会,但是,中山先生的精神、艰苦奋斗的校风却永远融化在这所学校的血液里。
 

2003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南京市中山小学,学校把“弘扬中山精神,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作为办学宗旨。2007年,由于办学成绩卓著,学校被国家教育部、人事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南京市首场素质教育现场会也在中山小学隆重举行,中山小学成为南京市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学校理念新颖、教育特色鲜明、社会效益显著,曾吸引来自英、美、德、日、韩等19个国家140余名“小老外”就读,被誉为“校园小小联合国”。
 

南京市中山小学的90年,就是一首奋斗的史诗,一幅绵延悠长的壮丽画卷!90年的办学征程,90年的艰辛磨砺,这所学校正像中山先生那样,迈开矫健的步伐走向世界。

校园文化
博爱笃行,打好人生的精神底色

 

博爱,语出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谓仁”之句,是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民族独立自由而奋斗不息的伟大爱国精神的写照。如今的中山小学正是把“博爱”作为自己的校训,在每一个中山娃娃的人生起点,烙上爱国爱家的深深烙印,踏稳人生的基石,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在中山小学,爱国,是点点滴滴的行为。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中山小学碧草红墙的校园时,“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乐曲声在校园回荡。教室里、檐廊间、操场上、校门口……所有的中山娃娃立刻站定、肃立、敬队礼。没有广播的通知,没有教师的训导,这一切都是每一个中山娃娃的自觉行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更是庄重而严肃。每一个中山娃,都为有一天能成为升旗手而备感荣耀;每一个中山娃,都为能够在国旗下从校长手中领取一张奖状而激动自豪。
 

在中山陵的南面矗立着一尊孝经鼎,鼎壁铸有“仁、智、勇”三字,这是中国儒家提倡的君子的三种德行,也是中山先生对革命同志的要求:仁而有智、仁而有勇,方能蔚为国用。
 

中山小学坚持40多年学英雄,创建英雄中队的主题教育活动,就是要培养中山娃娃仁而有勇的气质。全校24个中队,用英雄的名字命名,用英雄的精神引领,在学英雄活动中成长。“英雄中队”将先锋、英雄、模范、榜样这些光荣的字眼,树立成一个个红色路标,为中山娃娃的人生导航。创建“英雄中队”的教育活动把爱党、爱社会主义祖国融入了每一个中山娃娃的血脉中。
 

从爱党、爱国到爱校、爱家、爱身边的每一个小伙伴,中山小学把立德树人化为点点滴滴的细雨,无声地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使其成为他们走向世界的民族烙印。

 

教学理念
顺天致性,让儿童成为课堂的主人

 

中山先生一生追求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学校将这种追求融入教育思想中,追求儿童的独立与解放,真正实现为了儿童、发展儿童、成就儿童的教育。为此,中山小学提出了“顺天致性”的教育口号,把中山小学的每一个课堂都打造成顺应学生的“天性课堂”。
 

在“天性课堂”的实践过程中,学校提出了“跟着学生去上课”的响亮主张,实现了“教中学”到“学中教”的转变。“跟着学生”,是指跟着学生的认知、兴趣、探索、理解、朗读、预习等;“跟着学生去上课”,即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顺应学生天性,激发主动探究,教师顺势引导提升。
 

课堂教学中,学校倡导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学校在拟订教学计划、撰写教学反思、实施课堂教学、组织教研活动等方面都体现着对“天性课堂”的追求,努力实现教师在教学中“跟”“引”“导”。教师努力实现“天性课堂”教学五要素:预习,让学生主动学;问题,让学生主动提;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练习,让学生主动选;效果,让学生主动评。
 

“天性课堂”的打造,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活力。教师理念的改变,带动了教学行为的改变,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的改变,让学生收获了成长、学会了思考、促进了合作、增强了表达、增加了自信,中山娃娃的学习从此成为一种快乐,成为一种内存的需求,实现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这样的课堂教学理念,既流动着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智慧,也符合世界先进教育理念与实践追求。天性课堂,正成为中山娃娃向着世界起飞的跑道。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