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4:E教山东•课堂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6期 总第5662期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6期  下一期
让教材成为引智的“导火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高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刘霞 发布日期:2018-10-19 09:41:08

怎样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就教材的利用角度来说,就是要把教材当做“导火索”:激活学生尘封的记忆,展示缤纷的心智,升空激荡的情愫,引爆倾诉和论辩的渴望,收获自我发现的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其中,教师应是帮助学生发现矛盾并且在学生思维的链条断开且自己无法接合的时候给予帮助的人。
 

判断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之一是看学生的思维是否迸发出了火花,生成了属于他自己的智慧。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拘泥于课本照本宣科,就事论事,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没有保证。如果立足教材,超越教材,把教材当做“导火索”,当做“起跳板”,课堂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延展,课堂就会活起来,“温度”就会高起来,效益就会好起来。
 

以前听过不少课,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就诗歌教学来说,让学生疏通了词义、句义后,再谈谈表达了什么感情,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后来我走进一些名师的课堂,对比后发现,名师课堂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依托教材,让学生进行深度的探索和个性化的解读。他们把教材当做“导火索“,让学生在品味教材的过程中迸发火花,在超越教材的过程中深化对教材的感悟和理解。教材就像炮眼上的导火索,教师之功就在于点火引燃。教师要善于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展开教学活动。
 

几年前在教学中,我曾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摆擂台进行知识竞答的活动,随着问题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找出不同类型的解答,可谓妙语连珠、文思泉涌,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学生学得兴奋!
 

鉴于这种教学思路的效益,近年来我们在调研过的学校中进行了“嵌入引爆式”教学的探索,通过在教材内容上安装“炮眼”,有机嵌入大量信息,打通课堂内外,实现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有机连接,引发学生课外努力拓展知识面的动机,经过大面积试验,颇为成功。在围绕教材生发的交流中,学生思维的闸门开启了,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教师的劳动也涌现出了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由此看来,只要我们利用好教材,学生就能迸发出创新性思维的火花。
 

如何使教材发挥“导火索”的作用?
 

除了针对教学内容设置“引爆点”外,还要注意使教学内容达到“着火点”。为此,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科学组合教材。教材内容就像一张张扑克牌,组合方式不同,教学效果也会差距很大。小学六年级有一篇课文是《长征》,在第20课。一位教师按教材顺序先上了这篇课文,结果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经分析,学生对长征的感受不够深,相应的背景材料需要扩充。怎么办?仔细观察该单元中的其他内容都可以为这篇课文“服务”。第21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讲的就是长征途中红军不怕艰难的故事,如果先学这篇课文,将很容易让学生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诗意。另外,也可以在学习《长征》之前,班级举办一个关于长征的故事会,效果就能好很多。
 

在第二个班教学《长征》时,该教师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既节省了学习时间,又生发出了学生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很投入地参与了教学内容的学习,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么,“引爆点”如何选择呢?可以设置以下四点。
 

一、 设情感“激发点”让学生都想学
 

设情感激发点意在激发学习欲望,解决学生想学的问题。让学生想学,教师就要抓住学生心灵的兴奋点。A老师在上一堂复习课时,让学生扮演历代帝王,分述各自治国方略,让大家比较、评判……经过这一设置情境的换位思考,学生无不跃跃欲试,灵感纷飞。从学生身边的实际情景提出问题,采用“情感+任务”驱动的方式,能迅速有效地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 设认知“停靠点”让学生都学会
 

认知停靠点主要从知识技能维度上解决学生学会的问题。认知停靠点包括两层含义,既指新知识和新技能赖以生成的起始点,还包括存放知识的“货架”或者背景材料。有效的学习须建立在儿童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如此产生的新知识就会像“货币”一样去换取更多的知识。在新课改背景下,老师必须改变此前“搬运工”的角色,必须给学生一个“鼠标”,让学生自己去采购适合自己发展的“原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装运知识原料的车辆。例如在教学拼音字母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想一个记住字母的办法,结果学生想出了好多老师都想不到的办法。比如字母S和C的记法,有的说:有一次,我踩到了一只小虫子,虫子弯来弯去的形状像个S;C这个字母像个弯弯的香蕉……借助一个个知识停靠点,教材中原本孤零零的、单调乏味的知识点就焊接在了宏大的知识网络中了!
 

三、 设思维“展开点”让学生都会学
 

思维展开点是指开启知识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的节点,目的是在过程和方法维度上解决让学生会学的问题。知识应该成为学生思考的果实,教师不应该做知识的保姆。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的建构,任何脱离学生经验的灌输都是低效的学习。要引导学生思考,就要树立“过程和方法”意识,巧妙设置思维展开点。对此,我们可以考虑六个思维展开点,即讨论辩论点、情境复现点、错误及模糊点、小结及反思点。抓住这些节点,知识的过程就会呈现,方法就会形成。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借助自我总结的方法来牢记知识。
 

四、 设心灵“交流点”让学生都乐学
 

设心灵交流点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乐学和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所谓心灵交流点,指的是能够使师生心灵有效沟通、和谐共振的接点,是能够使信息流及时迅捷地在师生间碰撞并多向贯通的接点。为什么要设心灵交流点?“教师是山,学生是水,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和,彼此的沟通之径唯有那生动的心灵。”有效的、真诚的心灵交流以民主、平等、尊重和信任为根基,我们要让教师的心灵之火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建立起来了,教学内容自然会在学生的大脑皮层深处拓展和发散。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