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E教山东•新闻资讯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6期 总第5662期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6期  下一期
推动“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 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淄博市周村区教育体育局 路兰英 淄博市周 发布日期:2018-10-19 09:36:59

淄博市周村区于2015年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县验收,是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县级优秀组织单位、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淄博市研学旅行示范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试验区,曾获得获得淄博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例评选活动组织奖、获淄博市微课程资源建设突出贡献奖,连续多年获得淄博市NOC比赛优秀组织单位。在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

 

办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一名学生得到全面且个性的发展,为了实现区域内办有质量的教育目标,淄博市周村区从多渠道努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通过实践我们发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确实为区域内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优质特色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坚持谋划在先、超前决策、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探索新的思路,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搭建信息化平台,完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区域内教育数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化了教育质量的增长方式。
 

一、 行政推动,提升“互联网+教育”的实效性
 

1. 强化教育信息化工作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我们从区级层面做好全区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科学规划和组织协调,明确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职责,制订和完善基础环境建设、资源建设、教师培训、教学应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加快全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教师应用技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评价机制和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定期召开教育信息化研讨会、培训会、建设与应用推进会,认真分析区域内各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对标学习区内、区外教育信息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进行统一部署,让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在学校和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努力打造现代化的智慧校园。
 

2. 搭建平台,强化信息技术创新项目应用

我们建设了周村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校校注册、人人应用。为推进教育资源平台的应用,我们组成平台应用推进小组,共同制定平台应用推进计划,实行分组挂包,校校必到。采取面上整体推进、点上重点突破的做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区域性应用。引进了万校云资源,为全区中小学任课教师提供了同步到课、一课一网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了优质资源的班班通。与此同时,利用好现代化项目应用,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的有效融合。
 

3. 落地课堂,实现教学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全区开展了“自主、合作、探究、灵动”的信息化高效课堂建设。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深化对学科课堂教学的研究,出台了《“自主、合作、探究、灵动”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制订了各学科学期课程纲要,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作为推进学科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途径,从细节入手,从基础做起,引导学科教师积极研究探索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规律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科课堂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在部分学校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小学学段利用微课等学习工具以及即时反馈系统开展数据诊断式教学,通过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同步学情检测,课中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并点拨解疑,课后检测反馈、拓展训练来开展。此模式最大亮点就是课前学习的即时反馈,教师可以根据数据有重点、有针对进行教学。对于中学语数英,则采取“大翻转”模式,即自主学习课加展示检测课。自主学习课上,学生通过阅读、看微课等找出并记录不明白的地方,通过小组交流进行组内集体解决。检测展示课分三个环节:学生先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针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最后当堂检测,拓展提升。中学其它学科则采取小翻转课堂模式,与语数英三学科环节类似,但采取当堂完成,拓展提升。
 

“微课”是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手段,但是绝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只有在知识的难点处、疑点处、易错处、考点处、生长处,才需要借助微课实施翻转课堂。在自主学习中,强调学生在先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再通过看微课来解决问题,进行学习,即在应用微课的过程中贯穿“先学后教”的理念,决不能让微课代替了学生的思维,代替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4. 开启“名师直通车”,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
 

区教师进修学校面向全区初中学生和家长,科学地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开设了全区网络直播:“名师直通车——空中课堂”。名师们开设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习方法讲座、中小学衔接课程、“引桥”课程、起始年级学科教学指导课程、家庭教育等系列讲座,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5. 优化作业设计,助推减负工作的深化

我们开展“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小学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一是借助课题研究,探索优化作业的管理策略与途径;二是创建与完善了区域学科优质作业资源库,大力推进作业教学教研的供给侧改革;三是注重基于学生心理需要的有效作业调查与研究,进一步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区域作业教学和教研工作的突破。
 

6. 开展“互联网+”家庭教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开通了“周村区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创设通知公告、校园风采、政策文件、教养策略、好父母课堂等栏目,面向全区教师、学生家长推送家庭教育信息,家长在移动端就能了解孩子的情况、学校的动态、专家的做法,可以满足家长的多方需求。各学校建立了家庭教育微信学习群,通过“微信课堂”适时推出家长网络平台自修课课程推荐目录和读书会活动,并根据时间节点和育人要求为家长提供内容系统、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家庭教育课程,突破师资、时间、场地、经费等限制,快速地扩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覆盖面,满足了家长的多元化服务需求。今年我们又为家长提供线上微课学习内容,服务于区域内学生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与家庭教育指导咨询,让家庭教育工作更加精准、科学和有效,实现家庭教育从统一供给到私人订制,进一步拓展家庭教育资源,提供个性化家庭教育服务。
 

二、 学习交流,提升“互联网+教育”的引领性
 

1. 提升教育信息化理念。通过“走出去看、引进来讲”开展信息化领导力培训,通过校长论坛、务虚会等开展内部研讨,多方位的提升校干的教育信息化理念。结合本区实际,组织校长、教研员到无锡、杭州、重庆、北京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经验。为进一步推进我区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和“互联网+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2. 抓好教育信息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学科培训、技术应用培训、暑期教师网络研修等有效措施,引导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教研、管理和技术服务。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一批工作热情高、接受能力强、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带头和帮扶作用。
 

3. 提供过硬的物质装备。坚持高起点规划、按需分步实施的原则,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加强校园网硬件设施和系统应用平台配备,建立完善学校数字化网络系统,建设和优化信息化环境,加快先进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的应用。2018年8月份,面向全区中小学使用的综合性创客活动实践基地,周村区中小学创客教育活动中心——燃梦创客空间完成建设。活动中心总使用面积600平米,建有五大功能区(学习活动区——启梦、制作加工区——造梦、机器人拓展区——创梦、综合体验区——秀梦、休闲交流区),可同时容纳200余名学生进行创客学习、加工制作、体验交流等。中心开发相关创客课程,完善区域创客服务体系,侧重于创客能力的提升与拓展,与学校创客空间共同构建高低搭配、分工合作、互为补充的格局,为全区中小学培养创客师资人才,展示学校创客活动成果,推进周村区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发展。
 

三、 科研促动,增强“互联网+教育”发展活力
 

1. 做好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的实践研究
 

我区3所学校通过了山东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验收,其中1所学校被评为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区教体局及另外2所学校被省教育厅公布为第二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新增单位。
 

2. 充分发挥科研的助推作用
 

积极申报国家、省市课题,现申报的《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运用“321—LBYOD”模式创新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研究》、《信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3个“十三五”全国数字化学习研究规划课题在教育部数字支撑研究中心立项;组织相关学校参加智慧学校实验课题研究,开展智慧学校创建;申报中央电教馆立项的教育技术课题《基础教育智慧阅读平台研发及应用模式研究》子课题;参与了淄博市《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综合语言能力发展路径探索》课题。
 

四、 以赛促用,搭建“互联网+教育”展示平台
 

全区以比赛活动为抓手促学促用,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和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在区内开展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NOC创新实践活动、微课程制作与设计大赛、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基于互联网教学平台支持下的课堂模式创新说课比赛、基于“互联网+”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创新环境下全区师生信息化能力比赛等各项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比赛活动。定期举办全区微课大赛,选出优秀作品推送参加全市微课大赛,连续两届在全市微课大赛中,成绩均名列前茅。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永远在路上。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实现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发展,为国家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添砖加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