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E教安徽•教育信息化巡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6期 总第5662期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6期  下一期
拥抱“互联网+教育” 踏上智慧教学“快车道”——阜阳市颖上县教育信息化发展侧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世凤 吴雄峰 发布日期:2018-10-19 08:44:57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以及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出台,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应运而生,在这种大背景下,安徽中小学纷纷启动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很多学校在教育管理以及课堂教学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探索,涌现出了一些典型学校案例。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管仲故里”颍上县,解秘该县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勇当排头兵
力推信息化

 

颍上实验小学建于1913年,是一所历史悠久、设备齐全、办学规范的百年老校。学校拥有南北两个校区,在校学生5155人。作为颍上县基础教育的排头兵,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走在全县的前列,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荣膺“阜阳市特色示范学校”“阜阳市实验性示范性校本教研基地校”“阜阳市校园数字化试点校”等称号。
 

高瞻远瞩,配套设施日臻完善
 

早在1998年,学校领导就意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智慧校园与智慧课堂的建设迫在眉睫。据颍上实验小学副校长王永攀介绍:“学校于1998年5月在南校区添置第一个计算机教室,装机64台。1年后,又添置了两个计算机教室,分别装机25台和44台,而后又陆续设立了多个计算机教室。目前,学校拥有计算机504台,生机比12∶1。”
 

另外,学校建有多媒体报告厅2个,图书室2个,实验室2个,音体美活动室各2个,心理咨询室1个,录播教室2个,50M宽带网络遍布校园,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全校实现班班通。可以说,颍上实验小学已成为一所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化完全小学。
 

深化应用,信息化教学变常态
 

推进教育信息化,设施是基础,教师是关键。为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新常态,颍上实验小学加大教师信息化技能培训力度,同时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情况与教师的绩效、评先直接挂钩;要求所有教师采取电子文本编写教案、工作计划,以及采取集体电子备课,以此推动信息技术在广大教师日常教学、教研活动中的常态应用,不断提升教师创新应用水平,最终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沐浴下智慧成长和学习。
 

“为提升备课效率,我们学校提出集体备课的方案,由一名教师主备,备齐后通过QQ群或微信平台交年级组讨论,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环节的设计,到练习题的选择,逐一进行集体讨论。集体讨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真正意义上实现集体备课。”颍上实验小学教导主任崔文国在介绍电子备课时说道。
 

如今,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明显提升,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师晒课参评中,何惠老师获得部级一等奖,还有许多教师获得省、市、县级奖。


创新平台,家校携手绽放光彩
 

为更好地加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学校除了运用“家校通”平台,还投入使用了微信公众号。学校的办学宗旨、相关通知、教育小故事、教学随笔等都能通过公众号直接推送到家长手机上,使家长在第一时间里就能了解学校的教育动向,以及分享和学习教师的教育感悟、教学反思等。公众号上家长可点赞,可留言,这些都是最直接的教学反馈,引领着家校共育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颍上实验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教学中会遇到网络不给力的情况、教学资源使用过于繁琐等,但相信随着学校信息技术的全面推进、深化应用以及融合创新,颍上实验小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走教育信息化之路
办教育信息化学校

 

在颍上城北新区,有一座花园式的现代化学校——颍上县第四小学,校园内花团锦簇,绿草如茵,一迈进校园,一阵阵诱人的花香扑鼻而来,同时映入眼帘的还有宽敞明亮的现代化教学大楼。颍上县第四小学校长刘万才向记者介绍:“我校占地面积51179.9平方米,建筑面积28395.8平方米,拥有教学楼3栋,教室60间,另外还有一栋集多功能教室以及图书、阅览、心理咨询、办公于一体的综合办公楼。”
 

在颍上县教育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近年来,颍上县第四小学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设施,注重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设施,全力营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具有信息意识的学习环境,致力于打造一所依托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代化学校。
 

创设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
 

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60个,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60个教室全部使用了音、视频转换器,可将上课实况直接传输到听课教室的屏幕上,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实时直播,让教师无需进入教室就可听课。教室全部装有摄像头并能实时查看,这在颍上的小学里尚属第一家,学校领导拥有随意“点播”课堂的权限,让教学管理的“督查”变得简易方便且细致到位。
 

学校按照省标准化建设,教学设备完善,拥有服务器2台,分别承担着校园内网、办公系统、资源库及多媒体教学网等功能的正常运行。149位在职教师,人人拥有办公电脑,且所有电脑均接入校园网,教师办公室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为教师备课、查阅资料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学校拥有学生计算机教室5个,学生电脑230台,生机比10∶1;拥有多媒体会议室、录播室以及电子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书法室等多功能室,均配备了多媒体,基本满足日常的教学要求。
另外,学校将安全防范作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构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学校投入使用了校园视频监控系统,校园大门、操场、楼梯走道等都能进行实时监控,无形中为校园筑起了一道网络安全围墙。
 

打造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建立健全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成为了学校信息化应用的制度保障和强力后盾。
 

学校实现了学籍管理的电子化,要求全校教师掌握将学生成绩录入到学籍系统的操作方法,让全校教师转化传统观念,认识实施电子化学籍管理的现实意义及必然趋势,构建了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的良好环境。
 

除了在教学管理上,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更是要求教师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甚至连学校运动会的开展都是借助计算机辅助完成的。刘校长向记者介绍:“体育教师能够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录入计算机,再上传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所有的工作都是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的,不断拓展学校信息化应用的新领域,实现‘时刻关注、时刻参与、时刻运用’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
 

营造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
 

为提高教师教学技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学校将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纳入绩效考核,鼓励各科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另外,在每年一次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学校要求教师必须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另外,学校有着加强家校合作的微信群、QQ群,在拓宽家长与学校、教师的沟通渠道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安上现代化的翅膀,让学生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能与教师或者同学进行及时讨论和互动,形成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颍上县第四小学制定了“一切为了学生”的高标准信息化建设规划,相信在颍上教育部门的引领和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下,该校信息化管理和教学水平定会再上新台阶,相信未来每一个四小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资源带来的优质教育。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