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长沙举行“智慧校园”试点校校长答辩会 |
来源:长沙市教育局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8-10-05 13:00:52 |
本报讯 9月3日,长沙市“智慧校园”试点校校长答辩会在长沙市教育局三楼会议室举行。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卢鸿鸣出席会议,长沙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缪雅琴主持会议。答辩会专家组由湖南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潘军,湖南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石福新,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教授胡超,长沙学院信息化办公室主任许向阳四位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通过学校自主申报、资料初审入围的17所中小学校校长逐一走上答辩席,就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理念与发展思路进行发言,并接受专家组考核提问和犀利点评。
会上,石福新为大家解读了“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的区别,指出“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最高阶段。他期望长沙要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实现四个改变:一是空间应用无处不在,二是“智慧课堂”如影随形,三是素质评价随手可得,四是精准管理运筹帷幄。潘军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智慧校园”不在于多建系统,往往学校建多了,整合不了,反而信息孤岛多了。他提出,“智慧校园”建设一定要突出三个字:“通”“特”“用”。互联互通是开启智慧直通车的前提。因为学校录取学生的分数等各不相同,学校要主动向企业提出需求,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反对见物不见人,人应该驾驭物,系统要注重实用性,能达成“化学反应”,产生良好效果。对此,他呼吁学校的教务教研部门一定要积极参与进来,提出设计需求,技术部门配合搞好“智慧校园”方案建设工作。 最后,卢鸿鸣表示,答辩会这样的形式,对校长们来讲,是一个学习与反思的过程。通过在交流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达到思想转变、理念升华和能力提升的目的。他希望校长们在“智慧校园”试点校的创建中,不要追求硬件设备的新与全,而要以学校的应用需要作为建设导向,勇于创新,将“智慧校园”的专项经费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试点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长沙市教育信息化进程。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