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E教湖南•新闻动态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5期 总第5655期 2018年10月05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5期  下一期
长沙举行“智慧校园”试点校校长答辩会
来源:长沙市教育局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8-10-05 13:00:52

本报讯 9月3日,长沙市“智慧校园”试点校校长答辩会在长沙市教育局三楼会议室举行。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卢鸿鸣出席会议,长沙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缪雅琴主持会议。答辩会专家组由湖南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潘军,湖南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石福新,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教授胡超,长沙学院信息化办公室主任许向阳四位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通过学校自主申报、资料初审入围的17所中小学校校长逐一走上答辩席,就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理念与发展思路进行发言,并接受专家组考核提问和犀利点评。


“我们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减负、增效’‘实用、好用’的原则,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不盲从,不攀比,不被厂家牵着鼻子走,把钱用在离学生、教师最近、最必要的地方。我们注重去打通、去运用,使教师、学生、家长使用时觉得顺手、方便,而非重复建设新项目,另起炉灶。”明德华兴中学校长许韶欣在用PPT与专家面对面陈述中说。面对专家提出“雅礼中学作为名校在完成‘智慧校园’后如何帮扶其他学校”的问题,雅礼中学校长刘维朝表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做这项工作,现代化的资源不是雅礼一所学校的,而应该是国家、社会共享的。雅礼中学曾经在帮扶西部省市和偏僻外地学校方面探索出了一些经验,希望通过‘智慧校园’的创建搭建更好的平台,更大范围地服务社会。”刘维朝的话获得了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校长们的发言陈述和专家们的提问交流不时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会上,石福新为大家解读了“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的区别,指出“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最高阶段。他期望长沙要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实现四个改变:一是空间应用无处不在,二是“智慧课堂”如影随形,三是素质评价随手可得,四是精准管理运筹帷幄。潘军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智慧校园”不在于多建系统,往往学校建多了,整合不了,反而信息孤岛多了。他提出,“智慧校园”建设一定要突出三个字:“通”“特”“用”。互联互通是开启智慧直通车的前提。因为学校录取学生的分数等各不相同,学校要主动向企业提出需求,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反对见物不见人,人应该驾驭物,系统要注重实用性,能达成“化学反应”,产生良好效果。对此,他呼吁学校的教务教研部门一定要积极参与进来,提出设计需求,技术部门配合搞好“智慧校园”方案建设工作。
 

最后,卢鸿鸣表示,答辩会这样的形式,对校长们来讲,是一个学习与反思的过程。通过在交流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达到思想转变、理念升华和能力提升的目的。他希望校长们在“智慧校园”试点校的创建中,不要追求硬件设备的新与全,而要以学校的应用需要作为建设导向,勇于创新,将“智慧校园”的专项经费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试点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长沙市教育信息化进程。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