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9:E教吉林•践行者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3期 总第5646期 2018年09月07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3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本版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联网+教育”助推龙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访吉林市龙潭区教育局局长苗春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屠洪波 袁宏明 发布日期:2018-09-07 14:46:32

近年来,吉林市龙潭区教育局紧紧围绕龙潭区“打造信息技术强区”的战略部署,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攻坚克难,创新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模式,使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为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及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探寻龙潭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轨迹,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龙潭区教育局局长苗春红。


记者:近年来,龙潭区教育局以全面建设和创新应用为突破口推动了全区教育信息化整体较快发展,请您首先介绍一下龙潭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苗春红:龙潭区现有中小学校22所,职业学校1所,村小9所,专任教师1832名,名优骨干教师909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360名。
 

近年来,龙潭区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上了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确立了“创建教育信息化强区”的总目标,成立了由主管副区长为组长、教育局局长为副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纳入了全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中。作为区“115重点工作”项目之一,区里每周、每月、每季度都要调度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并全力推进。
 

2014年以来,区教育局通过积极申请专项、区级财政支持、鼓励学校自筹等方式,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共投入资金1718.41万元。
 

目前,全区中小学校全部开通了互联网专线,宽带网络覆盖率为100%;17所学校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几年来,全区加快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建设,配备了教学一体机444台,中小学班级拥有率100%,多媒体覆盖率100%;建设标准化学生用微机室和多功能教室,覆盖率100%;15所学校已建成录播室,12所学校已建成智慧教室,3所学校购进了3D打印设备。


记者:区里通过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大资金支持保障了平台的建设。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在应用上,龙潭区是如何做的?


苗春红:龙潭区极其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2016年11月,区教育局组织召开了“龙潭区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启动大会”,制定下发了《龙潭区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实施规划》及应用试点参考指南,对未来三年整体推进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在创新应用上,首先,重视名师团队建设,以名师引领全区信息化发展。龙潭区优秀教师组建的省级特级教师语文工作室入选国家资助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五十个全国优秀教研室之一,吉林省内仅有两个。同时,区教育局组建区级学科名师工作室,并打造成“龙学苑”名师直播团队;网络教研员负责全区“互联网+”的管理、推广和培训工作。
 

其次,努力探索研训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培训的常态化、社区化、校本化、专业化。区级名师工作室率先实施应用驱动机制,充分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拓展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广度与深度,提升工作室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融合能力、数字化课程的教学研究能力,引领信息技术应用常态化和普及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区域内、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交流。率先开始建设泛在网络下的“三个课堂”,其中“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已经初见成效,“名校网络课堂”正在积极推进中。


最后,潜心设计和注重积累,努力建设课程资源。龙潭区以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为指导,不断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在不同领域、不同范围内发挥引领、辐射和共享的作用。


记者:通过名师引领、建设课程资源等举措,龙潭区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探索出了一条独具龙潭特色的发展之路,那么,通过这些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哪些收获?
 

苗春红:通过名师引领、建设课程资源等举措,龙潭区的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龙潭区的区级资源库从2014年建立至今,资源内容总计1.04TB,其中视频资源初中为542GB,小学为181GB,学前为73.7GB,视频总时长在1700小时以上。省特级教师语文教研工作室为全区教师分享优质资源12节,培训人次近千人,其中有8次直播活动与全国各地的教师分享;区级名师工作室共上传课程资源157个;英语兼职教研员乡村英语公益课堂面向全国农村小学生已经开设45期;区信息中心利用录播教室精心录制10节优质公开课在“吉教云课”名师优质课版块展播;支教美术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号面向全国发布42期。


记者:请简单介绍一下“龙学苑”名师直播。
 

苗春红:依托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吉林市智慧教育云平台、龙潭区“班班通”优质资源超市、“龙学苑”直播平台,基本实现“人人通”。龙潭区通过在名师直播队伍上不断下功夫,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直播平台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区里还通过直播平台开展了全区域的直播培训活动。


记者:龙潭区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展情况如何?


苗春红:龙潭区教育局组织区内所有学校和教师积极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三年来,龙潭区取得部级“优课”11节、省级“优课”30节、市级“优课”150节的好成绩。
 

记者: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推进过程中,龙潭区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苗春红:当然,在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比如教师最初的不理解,硬件设备不具备录播条件,专业技术人员严重欠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区教育局积极组织培训,并协助教师使用简易的录播设备进行录制,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各个学校更新专业的录播设备,现在,各个学校都有了专业的录播设备。


记者:近日,龙潭区教育局召开了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三大工程十大项目的解读会,“三大工程十大项目”具体指的是什么?
 

苗春红:“三大工程十大项目”是龙潭区确立的全面推进全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系统性工程。“三大工程”是指“促进区域优质教育均衡社群化学习工程”“龙潭区‘互联网+教育’专业人才2030提升工程”“龙潭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促进工程”,“十大项目”是为推动“三大工程”的实现而制定的具体实施项目,包括“促进区域优质教育均衡十百千万工程项目”“龙潭区首席教育信息官队伍建设项目”“龙潭区信息化星级教师培养计划项目”“龙潭‘双师课堂’项目”“龙潭区移动教研试点项目”“龙潭区‘班班通’优质资源超市”等。“三大工程十大项目”主要是通过建设、培训、应用等方式全面提升全员的信息化素养,整体推进龙潭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


记者:您如何总结和评价龙潭区近年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苗春红:龙潭区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启动以来,在国家“改薄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各个学校的硬件条件整体上得到了快速提升。目前,龙潭区完成了“三通两平台”的基础任务,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上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可以说,信息化在龙潭教育领域中处处开花,国内的优质教育资源走入龙潭,龙潭的优质教育资源也在走向全国。


2017年,我们实现了区委区政府教育信息化重点工程的目标。在各方的积极努力和探索下,龙潭区实现了考试云阅卷教学质量的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多层次、跨地域的直播课程团队建设,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成果参与了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得到了全国、省、市领导的认可和好评。
 

通过组织开展“龙学苑杯”教师岗位技能暨应用综合大赛,提升了广大教师的岗位技能,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同时,探索了教师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发现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教育人才。通过社会公益组织支持的乡村青年教师提升计划,实现了美丽乡村公益课堂的全覆盖。
 

记者:面对教育信息化2.0时代,龙潭区未来有哪些具体的规划?如何来实现?


苗春红:龙潭区将依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吉林省教育信息化年度工作要点和《吉林市“互联网+教育”创新行动方案》,紧紧围绕我区“打造信息技术强区”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策略,以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不断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


在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我们刚刚起步,但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将坚持以提高信息化服务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为中心,以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推动创新应用为突破口,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深度融合,将学校建成人人享有优质资源的智慧校园,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
 

龙潭区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到2019年,实现100%学校出口带宽100M,部分学校达到1000M的目标,实现录播教室、智慧教室等学校全覆盖。同时,更加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及创新发展,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龙潭区广大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加快推动全区向教育信息化2.0时代迈进。


吉林市龙潭区教育局局长苗春红


苗春红参加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