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E教吉林•领导寄语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3期 总第5646期 2018年09月07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3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本版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时俱进 不惑前行——吉林省电化教育馆建馆四十周年寄语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吉林省电化教育馆馆长、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 发布日期:2018-09-07 13:46:08

遥想当年初心,建馆响应时代需求召唤
 

回首四十年前,十年动乱结束后,百废待兴,教育为先。如何尽可能满足广大群众求知向学的渴望,如何尽快解决人才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成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大事。在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期盼与呼唤中,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8页)在此政策背景下,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教育部成立部直属的教育技术事业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吉林省电化教育馆亦应运而生,开启我省应用教育技术辅助基础教育的征程。


回首电教往事,成长伴随技术发展升级
 

总角豆蔻年华,“幻灯投影”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启技术辅助教学历程。吉林省的电化教育从最初的“单科突破”开始,以基础教育的重点学科为主,组织全省骨干教师亲手制作投影片,研究设备与教材的配套应用,亲历了课堂教学改革过程,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弱冠及笄之年,广播电视技术兴起,精品科教节目制作成名。在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方针指导下,全省中小学陆续配备语音教室、语音复读机,空中英语视听节目成为青年学生学习外语的技术标配和锁定频段。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实施的全国“电化教育示范校”评选工作,我省有三百多所学校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电化教育示范校”,为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起到了典型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与此同时,吉林省电化教育馆的制作能力闻名全国,吉林电教人不仅制作了大量的新课改优质课和语文、自然资料库等系列教学资源,由陈旭馆长担任总导演的《身边的科学》系列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表面张力》获北京国际科教影视节目评选国际银奖,《身边的奥秘》获全国教育电视节目评比特等奖等系列殊荣。

 

三十而立壮年,卫星传播信号覆盖全国城乡,互联网技术应用促使电教事业发展提速,从技术辅助教学转向技术支撑和引领服务。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开展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采取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室等三种模式将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农村的教学方法试点工程。近四年时间,吉林省总投入3.4亿元,在全省农村小学教学点基本配备教学光盘播放系统约11万个,在农村小学基本建设卫星教学收视点约38万所,在农村初中建设计算机教室约4万所。吉林省电化教育馆积极参与到工程的教师培训与教学应用中,有效缓解了我省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短缺和师资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
 

进入新世纪,互联网技术及应用蓬勃兴起,“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翻开信息时代吉林电教事业新篇章。2012年,国家首次召开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吉林省电化教育馆借助中央电化教育馆的鼎力支持,率先搭建起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全省中小学接入互联网,链接省资源平台,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网络学习环境。大力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教学活动,重点建设名师和名校网络课堂,集中开发音乐、美术、英语等短缺课程,引进丰富多彩的教学应用供广大师生自主选用,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将带动吉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势头向好。


2018年,吉林省电化教育馆已然四十不惑,将坚定不移地向国家规划的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迈进。新时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技术变革教育的革命性作用日益彰显,教育流程再造的时代真正到来,教育信息化也由1.0进入2.0的转段升级。在新时代用好信息技术,有效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尊重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规律,尊重互联网技术发展规律,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治理新模式,是吉林电教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按照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对照吉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可谓任重道远。


  “逝者如斯夫”,时间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技术不会停止更新迭代,既然前行方向已经明确,全省电教战线当与时俱进,创新技术服务教育的理念和机制,全面推动吉林省教育事业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