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E教北京·智慧校园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2期 总第5629期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2期  下一期
信息化助力课程创新打开智慧与成功之门———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开发机器人和“3D创意+”课程侧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庞雪莹 发布日期:2018-07-13 13:38:12

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围绕“为学生选择未来奠基”的办学理念,以“生涯发展”为核心,构建了以国家、地方、校本为载体的“金钥匙”课程体系。在该课程体系中,开设了科学技术类、生涯规划类、环境资源类等六大系列、数十门校本课程。

 

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是她独具特色的建筑外观。从空中俯瞰,学校教学楼就像一把金钥匙,寓意着学校教育将帮助学生打开智慧之门和成功之门。学校建校28年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在科技、艺术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平台,先后荣获了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艺术特色校等荣誉称号。


出于对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重视,学校于2016年投入208万元,用于数字化校园建设。首先,成立了石景山区实验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专家指导小组和规划实施小组,全面负责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设计和实施工作。其次,加强学校与周边社会的联系。以数字校园云平台作为创建学习型社区的重要途径,重点推进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变革。利用信息化教育技术,积极推广全民终身教育,构筑学习型社区,创建低碳、环保、节能的数字校园办公和学习环境。


数字化校园建设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各项活动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处理大量的管理数据,提高了教、学、管的质量和效率,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对学生的成长也有着持续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方面,学校通过创设“中学生智能机器人”和“3D创意+”等课程,引导师生在项目学习和动手实践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石景山区实验中学围绕“为学生选择未来奠基”的办学理念,以“生涯发展”为核心,构建了以国家、地方、校本为载体的“金钥匙”课程体系。在“金钥匙”课程体系中,开设了科学技术类、生涯规划类、环境资源类等六大系列、数十门校本课程。


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丰富“金钥匙”课程体系,学校于2014年申请了“中学生智能机器人”科技项目,作为重点打造的特色项目和科技课程,为个性化优秀人才的成长搭建实践和展示的平台。在新教学理念的运用上,智能机器人项目以学生为活动主体,探究学习为主线,通过动手动脑、网络学习以及小组的合作探究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引导—探究—收集整理—交流合作—实践—再创造”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字化校园环境积极促进了“中学生智能机器人”项目的开展,例如机器人数据的应用共享、机器人训练比赛的数字环境支持以及机器人课程成果的宣传交流。四年来,学校机器人社团在全国、市、区各项机器人创新大赛中不断荣获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连续获得2014年石景山区学生机器人大赛优秀组织奖、2015年中国机器人大赛(青少年组)太空机器人之战中学组亚军、2016年Rob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RCJ救援MINI RESCUE现场赛冠军、2017年RCJ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迷你救援B中学组冠军(一等奖)和迷你救援A中学组亚军(一等奖)。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校长吴朝晖表示:“未来几年我校还将在整个‘实验教育集团’中发挥主导作用,带领集团内部的几所学校,大力开展科技教育,分享我们在机器人社团方面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为整个‘实验教育集团’的科技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实验中学整合校内外资源,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组织学校历史、美术教师在中科院行政管理局的支持下共同开发了“3D创意+”课程。“3D创意+”课程是石景山区实验中学一门具有创意实践的特色校本课程,它以学校传统课程“文物模型制作”为基础,加入3D打印技术和创意设计,融合传统文化、科技创意和人文艺术教育于一体,以“3D创意守望传统文化”为主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2016年9月以来,“3D创意+”课程以“青铜记忆”“十二生肖”“古建传奇”“形体世界”和“文史中的建筑”为主题,经过分组选题、研习文化、模仿练习、创意设计、数据建模、打印作品和个性解读等环节,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制作了数十件文物模型作品和文化创意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守望传统文化,动手解决问题,享受创意的快乐、文化的力量和生活的美好。“3D创意+”课程的开展同样得到了数字化校园的支持,从信息的搜集共享到文化的研习创意,从数据模型的设计建构到作品的打印解读,信息化建设一直助力与支持着“3D创意+”课程的创新开展。


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学校进一步促进自身特色化发展,创造各种机会向外界借力。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科学实践教育支撑服务”项目研讨会上,吴朝晖介绍了学校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和科技创新教育经验,提出向与会的新能源、生物技术、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专家学习,运用信息化环境整合课程资源,请专家从专业的角度给学校提供课程改进方案和建议。吴朝晖表示,石景山区实验中学在科学实践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学生们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各类大赛上锋芒初露,但科学实践类课程对于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学校需要更多专业的科研工作者走进校园,与他们一起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在未来的工作中,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将继续与更多的专家展开进一步深入合作,将专家“请进来”,带领师生“走出去”,用数字校园进一步助力学校课程建设和特色发展,同心协力,共育现代英才。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